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安家|攢了一輩子的積蓄終於不再貶值,後悔沒多買一套房

2017年06月18日 15:04:1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寫在前面】“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個簡單而樸素的願望一直紮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一些正為了實現自己更好生活努力著的普通人,在他們身上,也許能看到你我的影子。

  “房子”已不僅僅是“家”這麼簡單。為此焦慮、後悔、得意者皆有之。

  張敏今年正好50歲,生活在S市的郊區,每天的生活很簡單,在家買菜做飯,上班拿“死工資”。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每天從家到單位兩點一線的在職女工也在這一輪房地産市場中“拼命”。

  她是這一波趕在房價急速上漲前購入房産的買房者裏的一個。她有些慶倖,但也有些許後悔。

  慶倖的是,她趕在了房價新一輪快速上漲前購入了房産,後悔的是沒狠下心多貸款買上之前心儀的房子。

  房價大漲引發的買房念頭

  “2005年、2006年那會,我妹妹家就在市區買了套房子,那時候就號召大家一起買,不過那時候一套幾十平的老房子要賣30多萬覺得還是貴的。對商品房也沒什麼概念,就想著家裏有大房子住,也不急著買。”張敏回憶到。

  相比張敏的畏畏縮縮,張敏的妹妹張霞就果斷得多。張霞稱,“那時候剛接觸仲介這行,就覺得怎麼房價一直在漲,我就想不能再等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找能買的起的房子看了看,最後就買下了。”也就在這短短的十數年間,張霞買下的這套老房子翻了8倍不止。

  “誰能想到就這麼幾年的功夫房價能漲那麼多呢?”這是張敏的心聲,或許也是大多數在S市拼命賺錢的人的心聲。

  但是在幾年前,“房地産”概念還未紮根人心的時候,買房念頭很少出現在張敏腦海中。

  張敏家在S市郊區有著一套集體建的小洋房,由於老公常年在外出差,女兒又在異地讀大學,那四年的大部分時間她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家。“我一個人坐在角落的沙發上,從客廳的這頭看到客廳的那頭,想想家裏這麼大,何必要花上百萬的錢買個‘鴿子籠’一樣的房子呢。”張敏説。

  轉眼間到了2014年,張敏的女兒大學也畢業了。張敏記的很清晰,2014年全國樓市經歷了短暫的“寒冬期”,各大媒體的報道都渲染了房價有下調的跡象。“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也讓張敏對前幾年沒買入房産的懊惱中得到短暫的緩解。然而身處S市的張敏確沒有真正感受到樓市寒冬,原因在於比起前兩年的房價漲幅,她手裏握著的錢開始越來越“不值錢”了,這也讓她有些焦慮。

  “2013年那會,我們家附近開了幾個樓盤,單價8000元出頭,2014年已經1萬元出頭了。前兩年沒買,這幾年等於都在白幹。”張敏説。

  “前兩年沒買,想著房價會跌,結果一直在漲,前年看的那套房子100萬元,現在一樣的戶型200萬元都買不下來。想著家裏有點積蓄,房子也是資産保值的一種方式。”即便她的老公沒有支援,張敏在買房這件事上終於下定了決心。

  做了個買房夢,醒來直奔售樓處

  2015年中旬,張敏開始看房子了,目標鎖定在S市的某一區域,一方面那邊正在建設新的地鐵線路,另一方面那邊的商業配套也相對成熟。起先,張敏看的是二手房,輾轉看了幾次後,都沒有張敏特別中意的,張敏還是想買一手樓盤。趕巧,該地段正好有一項目會在不久後開出新的樓盤。

  然而,在“樓市寒冬”未冷多久之後,2015年中旬,伴隨著一系列樓市利好政策的落地,人們已明顯感受到房價上漲的勢頭,房源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跡象。

  “慢慢挑”的購房模式已不符合市場帶來的節奏。一大批前期觀望的購房客開始紛紛涌入各大樓盤。

  據張敏説,當時銷售經理説房源有些緊張,要不就等下一批開盤,不過下一批房源也要搖號才能買到,手頭有一套內部退出來的房子,但此前的抵扣已經讓上家拿走了,如果想買房子的話就必須多付7萬元,這對於張敏一家來説是筆不小的數目,想著該樓盤還會再開盤,因此並沒有當場達成交易。

  一週後,由於遲遲接不到新樓盤的開盤資訊,當張敏再次致電問詢的時候,對方的回復確是樓盤已經全部銷售一空。

  沒買到房的張敏一開始只是有些灰心,但是眼看著房價上漲的消息不斷,張敏開始有些著急了。

  2015年,伴隨著“330政策”的落地以及央行降息、各地放寬購房限制等實質性利好,樓市行情再次被激起。

  2015年8月,張敏下定決心,即便老公不支援買房,她也要堅持。

  據張敏回憶,那是週末的一天中午,她休息在家,午睡的時候做了個夢,夢到在看家附近的新樓盤開盤。

  一醒來,她就騎著電瓶車去售樓處了。

  雖説是新樓盤,一期已經全部售完了,第二期所剩的房源也僅剩沒有幾套。

  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訓,這次張敏在購房的時候沒有那麼多顧慮了。從看房到簽合同,張敏總共用了一天半的時間。不過,不同於投資客,張敏還是考慮到家裏的存款以及還貸的壓力,於是只貸了30萬元公積金買下了一套90平方米的小戶型。

  張敏又有點小迷信,“買房那會兒我們家門口的兩顆鐵樹都開花了,我就想這是好兆頭。”

  2016年6月,在張敏購買的新房所在區域有地塊出讓,有房企以樓板價近4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奪得地塊,這更讓張女士心裏舒展不少。

  和大部分趕在房價急速上漲前買到房子的人一樣,張敏有些慶倖。不過,張敏有時也念叨著説,早知道房價漲那麼多,當初要是多貸點款買套大戶型的或者買套更靠市中心的就好了。不過她也安慰自己好在果斷買到了房子,家裏的存款沒有貶值得厲害。

  據張敏介紹,她在2015年8月購入了期房,那時候單價1.9萬元/平方米,如今房子已經交付,兩年不到的時間,她所購買的房産單價已翻了個倍,“上次去仲介那問行情,有鄰居挂了3.6萬元~3.7萬元/平方米,我心裏好開心,漲了有100多萬元,做什麼工作能在兩年時間內賺這麼多呢?”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