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網上虛假房源信息泛濫 專家建議監管部門認真履職

2015-03-17 09:27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記者莊勝春 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日前,深圳某房產中介發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深圳二手商品房有150多萬套,在網絡上銷售的房源套數卻超過了170萬套,真正在賣的不超過五萬套。如此大的差距是什麼原因?我們該如何看待網上的房源信息?遭遇欺騙該怎麼辦?

  北京的吳女士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想買一套二手房,平時上班忙,只能先在網上搜信息。

  吳女士:我當時看了網上消息寫的是一萬二一平,我們就心動了,就去了,去了之後,那人說,對不住了,一萬二的沒有了,剩下的都是一萬五一平米的。

  記者隨機撥打了深圳二手房中介的聯係電話,詢問網上發布的78平米兩室兩廳一衛售價20萬元左右的房子能否去看。中介要麼說沒有,要麼說是沒有房產證的小產權房,建議考慮價位高的其他房子。

  中介:沒有了,惠州的你考慮嗎?惠州的便宜點。

  中介:還在賣,二手房,但這種不是商品房,是小產權房,沒有房產證所以賣的便宜。

  深圳房產中介家家順發布調查數據顯示,深圳市網絡上在售房源套數超過170萬套,而實際上市場上可售房源只有3萬—5萬套,針對虛假信息泛濫的現狀,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

  張大偉:一類是,這種房子根本就不存在,有些二手中介是為了通過較低價位房源吸引客戶,到了門店或打過來電話之後,再重新推薦其他房源。

  還有一類是半真半假的信息。

  張大偉:虛假的價格,比如北京的話,一套房子真實在售,報價可能是300萬,這個價格比市場價虛高二三十萬,中介會通過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在網上挂250萬,這樣會有比較多的購房者過來,然後通過購房者的價格預期來影響業主。

  張大偉分析,與商品房價格網上發布受監管嚴格不同,二手房業主在契約形成之前,可以隨時更改報價,一般從中介得到售房信息,到網上發布,已經過去三天時間,真正的在售房源信息確實有限。

  張大偉:網絡購房信息,實際更多的是廣告的一個渠道,他的目的是吸引買賣客戶的關注,也有一些中介公司以這個噱頭說自己是真房源,我們也是提倡的。從我自己做了十幾年二手房市場的經歷來說的話,我建議購房者還是多跟中介門店接觸。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認為,虛假信息對購房者造成了侵害。

  劉俊海: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知情權已經受到侵害,不可能有選擇權的正當行使,也不會有公平交易權的落地,應當加大力度打擊房源虛假信息的現象。

  劉俊海教授建議監管部門認真履職。

  劉俊海:我也建議我們的房地產主管機構和工商管理部門等進一步發揮行政指導和行政監管、行政處罰的職責,在放松行政審批的同時,加大事中和事後監管的力度,消除監管盲區。

  北京房山法院長溝法庭副庭長盧濤建議消費者,房屋買賣過程中注意留存證據。

  盧濤:消費者在具體看房過程中如果發現中介用虛假信息對他進行欺騙,可以向房管局、工商局投訴,同時,如果有經濟方面的損失,也可以選擇到法院訴訟維權。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