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中部公共辦公區容納近50人辦公
地下一層成為一處專業排練場所
西安城墻景區管委會下屬的幾個部門,低調搬進城墻辦公半年有餘。新的辦公地點位於朝陽門,南側夯土內被掏出一個可以容納百餘人同時辦公的四層空間,各種辦公設施一應俱全,用“別有洞天”這個詞形容也毫不誇張。
調查
環城公園劃專用停車場
城墻內掏出“辦公樓”
城墻景區管委會這處位於朝陽門的辦公地點,門口沒有懸挂任何標示牌匾,異常低調地“藏身”于古城墻墻體之中。
一層面積不大,其中一半面積都被大廳佔據。另有幾間辦公室,分別為退休管理辦公室、物業管理辦公室,景區管理中心主任辦公室。二層為餐廳,面積和一樓相當。
三層的面積最大,兩條南北走向的走廊,劃分出大體的框架——走廊中間佈局著一大一小兩間會議室,和兩處共計可容納50余人的公共辦公區。而走廊東西兩側,則被分割出多間小型辦公室。同時還對稱佈局有一處公共休息區和一處公共辦公區,休息區的裝飾品還沒有擺齊,而辦公區很多座位目前還沒有主人。
根據門牌顯示,這一層所有區域屬於設施管理辦公室、安全管理辦公室、綠化管理辦公室、物業管理辦公室和經營管理辦公室。根據西安城墻景區管委會官方網站顯示,這些辦公室屬於管委會下設管理機構,承擔著維護景區日常運轉的各項工作。
三層往上,通過鐵門便可登臨城墻。而地下一層,則是一處專業排練場所。除此之外,緊鄰這處辦公點的環城公園,則專門劃了20個車位,專供在這裡的工作人員停放車輛。
為了躲開朝陽門中間門洞弧度最大的位置,設計者在三層中部位置抬高了地面,並通過設置樓梯和欄杆,讓兩條走廊在這裡呈現出拱橋的樣態。
省文物局未收到申請
擅自施工已不是第一次
西安古城墻建於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現為中國現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城墻之一,在1961年時便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按規定,在西安城墻這樣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經政府批准,並徵得國務院文物部門同意。”但當記者將情況反映給陜西省文物局時,文物保護處負責人表示,從沒有收到相關的申請,對此情況也並不知情。
搜索其實不難發現,這已經不是城墻景區管委會第一次不履行報批手續了。2014年在南門擅自修建電梯,經媒體曝光後,被國家文物局勒令整改。2012年南門甕城墻體被“掏”出一家咖啡店。2010年,佔據朝陽門多年的西安市建委下屬部門被要求搬出城墻。朝陽門內的空間本應被回填恢復原貌,但這裡卻迎來了新的“主人”。
回應
景區管委會稱失實
城墻連接工程非文物
昨晚,陜西省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回應《西安城墻體內被掏建“辦公樓”餐廳排練場一應俱全》一事,稱報道所指部位為文物是失實的,此部分為城墻連接工程而非文物本體。
1.報道説墻內掏空建辦公樓失實。事實是,該連接工程的內部空間屬於預先設計的可使用空間;
2.報道所指部位為文物是失實的,此部分為城墻連接工程而非文物本體;
3.報道説連接工程破壞了城墻的完整性沒有依據。事實是,該連接工程是上個世紀90年代整個城墻修復工程的一部分;
4.報道説連接工程(包括預留辦公設施)未經文物部門批准也是不實的。該連接工程當年是履行了文物、規劃等部門的審批手續後實施的。
回應稱,報道所指部位為朝陽門,位於西安市東五路與東城墻相交地帶。解放前此處無城門,為長達百餘米的豁口。1993年,新建了朝陽門連接段建築,為框架鋼混結構,外立面與城墻風貌保持一致,內部預留了使用空間,總建築面積10523.75平方米。
按照城墻景區管委會安全管理辦公室一位負責人的説法,之所以搬到這裡辦公,是因為這裡“本來就是空的”。朝陽門連接工程建成後,其內部預留空間被分別作為辦公區、變電站使用。2013年,城墻管委會接收了該辦公區域。內部結構因年久失修出現漏雨、設施損壞、線路老化等問題,遂對其進行了修繕,未對原建築結構作任何改動。歷時近7個月的裝修,沒改變原貌,沒改變原空間結構,還解決了漏雨等影響城墻本體安全的問題。
綜合央視 敬澤昊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