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今年以來,南京的消費者感受著房地産市場的悄然變化。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正形成合力,細化消費者需求,並探索與之匹配的多方位供應體系。收入水準不同,需求不同,都能在保障房或商品房中找到合適房源。
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這是我市正在探索建立的穩定住房消費的新體制。
A “拍地新政” 推動更多中小戶型上市
自限購取消、限貸鬆綁以來,隨著商品住房市場成交量的不斷回升,土地市場也在不斷回暖,開發商普遍看好南京住房市場的發展前景,拿地的熱情也愈發高漲。
9月26日,市國土局舉行取消樓市限購後的首場土地拍賣會。其中,備受關注的南京南站G51商辦混合、居住地塊共有世茂、銀城、萬科(金域藍灣置業)等5家房企報名競買。經過33輪激烈競逐,最終被萬科以15億元拿下,樓面地價達到10273元/平方米。這也是南京南站板塊樓面地價首次破萬。
10月22日,南京土地市場迎來限貸鬆綁後的首場拍賣。兩幅住宅地塊共吸引了19家房企報名競拍。最終,河西南部G52地塊被上海建工以31億元拿下,樓面價約1.38萬元/平方米;城東G53地塊被五礦地産以20億元競得,樓面價約1.5萬元/平方米。兩幅地塊均創下區域樓面價新高。
按照《南京市2014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全市今年供地“總盤子”為4200公頃左右,比去年多了200公頃。其中,商品住宅開發用地為500公頃,同比增長了25%。
在加大土地市場供應的同時,我市今年2月還出臺了“拍地新政”,確保更多的中小戶型上市,以滿足剛需和改善型客戶的需求。
“拍地新政”明確,今後全市範圍內的商品住房用地,原則上都要限地價、競配建保障房面積或保障房建設資金;全市90平方米以下戶型不得低於50%。
南京房地産開發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張輝認為,“拍地新政”不僅有利於緩解中小戶型供應緊缺,保護剛需,同時有利於給保障房建設“輸血”,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以穩定樓市和房價。
市國土局相關人士也表示,出臺“拍地新政”,就是為了落實房地産市場調控要求,完善土地供應結構,加大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應,切實穩定商品住房價格水準。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房供應體系的改革持續推進,不斷整合保障門類,細化供應群體;公積金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為剛需和改善型家庭助上一臂之力。
穩定住房消費,政府與市場如何形成更強合力?未來還有哪些路徑可循?
B 公積金改革擴大惠及面
市民在挑選經濟適用房。 本報資料圖片 徐琦攝
“321”計劃、國家千人計劃等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回國創業。位於雨花軟體園的一科技型企業就引進了一名美國加州大學的徐博士,徐博士準備在南京買房定居,但她已持有綠卡,能否享受到公積金政策?公積金新政明確指出:單位中領取“居住證”的外籍及港、澳、臺籍人員可以繳存住房公積金。連續繳納6個月的公積金後,像徐博士這樣的海歸就可以在南京享受公積金政策買房了。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