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測算,2020年“京津冀”地區人口占比將達到全國10%,城鎮化率將達到70%,商品房銷售複合增長速度將達到7%,其中核心區域將會超過10%。投資標的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資源升值的邏輯,擁有資源的房企將會獲得更大發展機會。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背景,該區域的房地産行業將迎來哪些機遇?京津冀地區的房地産業又有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
NBD: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形勢下,您如何看待京津雙城在地産方面的融合和發展?
李宇嘉:從目前來看,北京和天津的樓市在發展方面差距很大,北京商品住房平均價格在3萬元/平方米左右,天津商品住房價格則在1.5萬元/平方米左右,寫字樓租金價格上的差距更大。
京津冀一體化後,二者在公共服務均等化、産業協同和錯位發展、軌道交通連接等方面會突破阻礙,獲得長足發展,特別是北京首都功能的重新定位,經濟方面的功能會轉移到天津和河北,這會首先促進地産的融合和發展,表現在産業重新分工和合作上,天津商業辦公市場會獲得長足的發展空間,而北京商業辦公租金也將會下降,産業轉移後為北京房地産形態再造創造了空間。
另外,京津産業重塑後,就業隨著産業走、人隨著就業走,這樣天津住宅類房地産的有效需求將增加,對緩解北京樓市需求過於集中、房價過高幫助很大,也有助於做實天津樓市需求。
NBD:改善型的高端物業是否更具有發展潛力?
李宇嘉:京津冀作為我國第三大經濟圈、城市圈,居民的收入水準比較高,對於住房的改善型需求本身比較強烈。但是,過去由於需求高度集中在北京,造成北京轄區內房價太高、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改善型需求被抑制。京津冀一體化後,由於産業會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間重新配置和優化,特別是北京經濟功能、産業會疏解到天津和河北,北京空間擁擠、需求居高不下的局面會有所改觀。
長期來看,房價有保持穩定和回落的趨勢,這有利於過去被壓抑的改善型住房需求釋放。從天津來看,過去天津在産業、人才和功能定位上,一直受到北京強大的虹吸效應,發展不盡如人意,積聚效應不夠。京津冀一體化後,人才、就業人口會隨著産業走,積聚效應會增強,生産效率會提升,居民收入水準也會提升,改善型住房需求會加速釋放。
NBD:濱海新區作為天津市發展的領頭羊,如何加大産業的導入,帶動房産的迅猛發展?
李宇嘉:北京首都功能重新定位後,央企、總部經濟和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等,會首先選擇轉移到作為北方經濟中心、航運中心的天津。
濱海新區作為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務院批准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其功能配套、區位優勢比較突出,有能力承接北京轉移過來的經濟功能、産業和企業,天津應該大力發展央企總部經濟、北方要素配置中心。因此,濱海新區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建設,這些方面的産業地産、産業綜合體應該率先發展,以完善的配套做好承接産業的準備,同時也要做好住宅類地産的發展規劃,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建設的規劃。
NBD:京津冀一體化的加速,是否會帶動天津濱海新區新的中央商務區(CBD)的形成?如果形成,當地城市綜合體會面臨什麼樣的機會?
李宇嘉:天津距離北京近,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區位優勢相對突出,加之北京寫字樓租金越來越貴,企業的辦公成本越來越高,一些企業會主動選擇入駐天津。
濱海新區應該結合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制定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産業政策、人才政策和住房政策,吸引更多的金融、商業和物流等企業入駐,從而使天津中央商務區實至名歸。
中央商務區形成後,在商務區功能分區、生活配套和産業配套等方面要重新規劃,産業綜合體、商業綜合體會獲得長足的發展機會。
NBD:産業集聚會帶動濱海新區的新的置業需求,改善型需求是否更受到青睞?
李宇嘉:濱海新區産業定位於要素配置中心、金融副中心和總部經濟等,處於産業鏈的高端。就業人群的需求會呈現出不斷升級的趨勢。因此,未來濱海新區的改善型需求會爆髮式增長。
NBD:京津冀一體化的加速,是否意味著天津市高端、多元化業態、地標性的物業將面臨機會?
李宇嘉:不同的收入水準對應的物業需求是不同的。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加速,一些大型央企和國企、總部企業和品牌企業的入駐,高端人才也將在天津積聚,天津市高端物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多,房地産市場也會迎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除了住宅,商業、工業和商住一體的物業業態等多元化物業也會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會吸取其他新區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未來,集居住、工作和生活為一體的“立體地産”、“垂直地産”將會有發展的空間和政策鼓勵。向上要空間的多元化業態、地標性物業將會成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首選形式。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