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空城”與“地王”並存的背後

2013-07-29 09: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土資源部28日發佈中國土地市場指數(CLI)顯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情況下,地産景氣指數進入紅燈狀態。經濟“平行”甚至“下行”,何以地産“上行”;一線城市“地王”與三四線城市所謂“空城”何以並存?就這些問題,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接受了本社記者專訪。

  土地市場“紅綠燈”

  記者:怎麼判斷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走勢?

  孫英輝: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經濟增速放緩但主要增長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相應的,土地市場呈現供應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加速態勢。二季度CLI中地指數回升至304點,仍處於綠色正常區間。主要分指數中,市場規模、利用集約、地産景氣均快速上升,出讓價格、供應結構平穩波動。初步計算,上半年地産市場對於GDP的貢獻率在10%左右,拉動GDP增長近兩個百分點,對穩定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

  但在資源基本國情和生態環境等因素約束下,只有將土地市場這種利好效應轉變為經濟內涵式發展的長期效應,才能確保宏觀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土地市場總體上是“綠燈”、地産景氣變為“紅燈”,既包含了宏觀經濟企穩並適當回升的可能性,也隱藏著房地産市場強力反彈的嚴峻挑戰。

  記者:地産景氣指數為什麼會率先進入“紅燈區”?

  孫英輝:二季度地産景氣指數環比上升29.5%,同比上升11.4%,衝高至600點。從成分指標看,消除價格因素後新增信貸規模、商品房銷售面積、地産股價指數等3項指標環比分別下滑21.8%、8.7%和8%,但房地産業投資總額則環比上升91.4%、同比增長23.8%,直接拉高了地産景氣指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CPI同比上漲2.4%,PPI小幅回落,同比下降1.7%,GDP增速回落至7%平臺,但上半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36828億元,同比實際增長20.3%;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0.8%。在大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出現回落情況下,房地産增速進一步加快,也説明現階段房地産市場發展仍然是推動土地市場的內生動力,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未明顯改變。

  “空城”與“地王”對峙背後

  記者:怎麼看異常交易頻發,高溢價與退地現象並存?

  孫英輝:用媒體語言,所謂“空城”“鬼城”與“天價地”“地王”並存,拋開具體案例個別性差異不論,從市場預警來看,最明顯的就是上半年地産開發商開始從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回歸”。

  上半年,重點房地産企業拿地呈量價齊升態勢,佈局持續快速向一線城市轉移。在市場景氣不斷回升的背景下,重點房企住房銷售回款迅速增加,“一線供給不足和三四線供應過量”市場分化異常特徵更加明顯。上半年綜合排名前15家重點房企競得房地産用地2467.18公頃,同比增加37%;應支付土地出讓價款1217億元,平均購地成本5156元/平方米。

  記者:受行政打壓資本“回潮”了?

  孫英輝:二季度市場規模、供應結構、利用集約和地産景氣等分指數均大幅上揚,土地市場需求呈進一步擴大態勢;地産景氣分指數環比上升29.5%,同比上升11.4%,顯示出在房地産調控政策持續作用下,以行政手段為主的調控政策效應不斷消減,市場反彈壓力逐漸增大。異常交易頻發,高溢價與退地現象並存,表明市場微觀管制手段乏力。大家都跑,就是“空城”;大家都追,就有“地王”。

  “空城”“鬼城”是“只要土地城鎮化、沒有人口城鎮化”的極端現象。土地市場發展要與新型城鎮化進程相協調,土地供應要與産業集聚、人口流動、公共服務佈局相銜接。防止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要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充分考慮城市群與大中小城市銜接,優化土地利用空間佈局,使得土地供應與城鎮化戰略相匹配。

  重構新型城鎮化下的土地調控體系

  記者:CLI中地指數推出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您就提出行政劃撥增多有負面因素,現在怎麼看?

  孫英輝:從CLI出讓價格指數看,經過2009年以來的快速上漲後開始波動趨穩,但這是以行政手段為主調控的結果,市場機製作用尚不充分。土地行政配置,不利於提高效率、産業升級。要逐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宏觀上穩總量保發展,中觀上調結構轉方式,微觀上推改革促集約,逐步建立與“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速”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相適應的土地調控政策體系。

  記者:數據有沒有好苗頭?

  孫英輝:我國以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路徑,在土地市場上已有所反應,供應總量保持穩中微增態勢,供地結構持續調整,基礎設施用地負增長,工礦用地增速處於較低水準。扣除房地産用地“補倉”效應,經濟對土地投入的高依賴性開始變化。

  年初,中央將今年GDP增長預期調低至7.5%,但仍有20余省份確定10%以上。從上半年土地供應情況看,並未出現以高投資促成高增長的模式。在土地供應總量平穩前提下,全國有23個省份用地總量保持增長,且多數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與土地資源匹配程度進一步提高。

  對地方政府“開新途、堵老路”

  記者:在新的土地調控體系中,地方政府處於什麼位置?

  孫英輝:年初國資委調查報告顯示當前平臺融資規模達到13萬億元,2013年預計到期債務總額約3萬億元,已佔地方財政收入的50%以上。從前5個月地方財政收支來看,扣除中央轉移支付,部分省份已出現收不抵支情況。地方政府大規模集中推出土地和利用土地大量融資,積累財政金融風險,加大了房地産調控難度。

  記者:地方既“天價賣地”又“低價出讓”怎麼看?

  孫英輝:現行財稅體制下,中央和地方“財權”和“事權”不盡匹配,地方缺乏建設性財政資金,要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一方面依靠經營性用地出讓取得的資金輸血;另一方面以低地價出讓、短期稅收返還等形式供應工業用地,吸引外來投資,增加就業和稅收。

  “十一五”期間,工業用地出讓平均價格在200元/平方米左右,變化幅度在4%以內,房地産用地出讓均價則由工業用地的6倍上升到8.7倍以上。對此一方面要正視土地出讓、土地融資“涉地收入”對地方發展的貢獻,另一方面要逐步改革現有土地出讓和土地財稅管理體制,探索實行租讓結合的工業用地供應制度和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同時建立強化風險防範機制,減少違法違規抵押。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