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沙漠——這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倡議。
坐落于內蒙古阿拉善東南部的騰格裏沙漠,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屬甘肅武威市和寧夏中衛市,黃河從其東南流經,面積約4.27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四大沙漠。
50多年前,為了保護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不被沙漠埋沒,位於騰格裏沙漠東南邊緣的寧夏中衛市,開創了以“麥草方格”為主的“五帶一體”治沙體系,被譽為“人類治沙史上的奇跡”。
在包蘭鐵路安全運作半個多世紀以來,騰格裏沙漠實現了與人類的和諧共處。而從治理沙漠到利用沙漠,騰格里正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潛能。
“黃沙變黃金”的構想肇始於錢學森。1984年,錢學森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首次提出發展“沙産業”,提倡在“不毛之地”利用缺水而光熱條件得天獨厚的特點,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技術路線,發展知識密集型農業。
錢學森同時警示,不要搞西方的“工業化”,以犧牲生態環境作代價,要努力做到“生態和生計兼顧,治沙和致富雙贏,綠起來和富起來結合”。
然而,自2010年以來,騰格裏沙漠污染事件頻發。2014年9月,發生在內蒙古阿拉善、寧夏中衛的污染事件曝光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做出重要批示。但僅僅6個月後,2015年3月,甘肅武威的一家企業“頂風作案”,再次向沙漠伸出“黑手”。
3月30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甘肅蘭州出發,先後前往騰格裏沙漠污染的“重災區”——甘肅武威、寧夏中衛與內蒙古阿拉善調查。調查發現,向騰格裏沙漠排污的企業決非個案,騰格裏沙漠的污染程度超出我們的預想。
半個月後,備受關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正式發佈,其中提到要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騰格裏沙漠被“群毆”的態勢是否會就此止步?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韓文 李開南 ●宋愛民︱甘肅、寧夏、內蒙古報道
記者調查第一站:甘肅武威
榮華公司:一個治沙模範企業的“AB面”
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的甘肅省武威市,南靠祁連山,北臨騰格裏和巴丹吉林沙漠,是一個嚴重乾旱缺水的農業大市。
自2003年起,為落實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做出的“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批示,阻擊騰格裏、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在武威下轄的民勤縣“會合”,武威這個甘肅重要的糧食産區開始推行嚴苛的“關井壓田”政策,共關閉超過3300眼農業灌溉機井,壓減配水面積63萬餘畝。
今年3月,正當武威實施“防污、節水、造林、治沙”生態戰略的關鍵時期,一個頭頂無數“光環”的治沙模範企業卻因“毀沙”而闖入公眾視線。
8萬餘噸污水排入沙漠
3月中旬,甘肅武威榮華工貿公司(下稱“榮華公司”)向沙漠排污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經事件調查組用無人機航拍和GPS定位,確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處,污染面積266畝,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榮華公司通過2、3、4號泵站排出的生産廢水。據事件調查組環保部專家判斷,榮華公司在環保設施沒有完全建成的情況下,未經批准擅自投入調試生産,私設暗管向沙漠排放生産廢水。
據悉,被污染的沙漠被當地人稱為“八十里大沙”,周邊最近的生活區為南面的五墩村,相距2.17公里,東、西、北三面均是20公里範圍內無人居住的沙漠。
據污染事件發生地所在的武威市涼州區區政府新聞發言人劉萬宏介紹,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榮華公司平均日排放生産廢水971噸,累計排放271654噸。其中187939噸用於榮華公司投資建成的榮生沙漠公路兩側樹木綠化灌溉,83715噸通過鋪設的暗管直接排入沙漠腹地。
按照規定,經過處理的廢水可用於綠化灌溉,但廢水無論是否經過處理均不能排入沙漠。
對於外界質疑的污水總量如何得到精確認定,武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連貴琦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排水總量主要依據榮華公司提供的澱粉和谷氨酸調試生産日報表、複合肥廠日報表和環評報告中單位産品廢水排放量來核定。
4月1日淩晨5時30分,戶外漆黑一團,由榮華公司澱粉廠一名工人的帶路,《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冒著沙塵暴前往排污現場暗訪。
從武威市區一路向東疾馳,經過榮華工業園區,然後進入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産業園。半個多小時後,記者來到位於榮生沙漠公路一側的榮華公司2號泵站。
排污現場距離泵站並不遠。穿過幾百米的沙漠地帶,一台裝載機與鑽井的井架出現在記者面前。記者繼續前行,看到人為挖開的谷地與溝壑,底部佈滿殘存的污水與黑色淤泥,散發出一股惡臭,而在周邊,用來治沙的“麥草方格”留下被浸泡過的痕跡。
“這是其中的一個排污場地,在其他3個泵站附近還有很多。不過污水都抽幹了,底泥隨後要運走處理。”上述工人告訴記者。
沙漠排污事件被調查後,榮華公司澱粉廠已停産,主要生産設備和排污設施也被查封。上述工人稱,在停産放假的10余天裏,工廠的工人曾被安排到污染現場參與善後處理。
離開2號泵站時,天已大亮。沿著沙漠公路向東繼續前行了大約10公里,由白色房子、灰色圓形罐體組成的3號泵站出現在左前方,泵站不遠的沙漠腹地同樣出現了幾處底部有黑色淤泥的大坑。翻過排污現場的沙丘,記者看到兩頂帳篷,旁邊一台鑽井設備正發出隆隆的聲響。身著“甘肅水勘院”工作服的施工人員頗為警惕,表示正受政府安排打觀測井,對其他情況並不知曉。
據了解,違法排污事件發生後,武威市涼州區公安局對榮華公司董事長張嚴德進行了立案調查,該公司兩名直接責任人被行政拘留。涼州區環保局依法對榮華公司做出罰款3003105元的處罰,並追繳自調試和生産以來的排污費180621元。武威市、涼州區環保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已被停職並接受審查,將根據紀檢監察部門和檢察機關調查結果依法嚴肅處理。
4月8日下午,武威市涼州區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媒體通報了事件最新進度:已完成野外調查階段任務,地下水、土壤、底泥樣本已送上海化工研究院、澳實分析檢測公司(上海)等國家、國際認證的檢測機構,正在進行檢測。調查與損害評估初步工作報告預計4月下旬完成。
沙漠中的“榮華帝國”
無論是在武威市,還是甘肅省,榮華公司都是家“神一樣”的企業。
20多年前,這家由當地農民張嚴德創建的鄉鎮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總資産68億元,員工8600人,集生物化工、礦産開發、煤炭加工、生態治理、高科技醫療、高科技種植為一體的大型多元化企業集團,並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榮華實業(600311.SH)。
走在武威街頭,榮華的印記隨處可見,譬如榮華西路、榮華北路、榮華大橋等。數年前,武威城東區那片工廠密布的區域,被武威百姓稱為“榮華城”。據媒體報道,一些企業人士甚至抱怨榮華公司把當地銀行的資金“貸空了”。
有媒體報道,2011年8月,為了拓展企業發展空間與解決工業廢水排放難題,榮華公司由城區遷至城東11公里外的發放鎮沙子溝,實施易地搬遷和技改擴建。新建的榮華工業園區佔地2000余畝,形成了以煤炭深加工帶動農産品深加工的迴圈經濟産業鏈,項目全部投産後預計年産值超過百億。
建設在騰格裏沙漠前緣的龐大工業園區,是榮華公司移沙造地與平整沙丘的“傑作”,各級領導曾數次前往觀摩。而此次排污事件的“黑手”,正是園區內年産30萬噸的玉米澱粉項目和年産12萬噸的谷氨酸項目。
該項目之前屬上市公司榮華實業所有,2013年底以評估價19797.6萬元轉讓給榮華公司。2015年3月22日,榮華實業發佈公告:榮華公司是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其法定代表人為榮華實業實際控制人,其餘涉案人員及涉案項目均與榮華實業沒有關係,公司目前生産經營情況正常,沒有受到違法排污事件影響。
除了利用和改造沙漠建成上述園區,2013年,榮華公司還在沙漠中建設了武威榮華綠洲現代農業産業園區。
據了解,總投資65億元的農業園區,佔地面積20萬畝,土地全部來源於利用與改造沙丘。規劃在沙漠腹地建設種植基地19萬畝,以及年存欄6萬頭牛、加工30萬噸乳品的工廠。
這一舉措被當地媒體譽為“探索出一種沙漠治理的新理念,形成了一個農業治沙的新典範”。
作為甘肅省迴圈經濟試點企業,榮華公司頭頂無數“光環”,先後榮膺“全國文明鄉鎮企業”、“全國首批151家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五一獎狀獲得企業”等榮譽,企業規模位列“甘肅工業百強企業”、“甘肅20戶大型骨幹企業集團”,董事長張嚴德曾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近年來,榮華公司還相繼在沙漠周邊投資建設了榮達化工、銅多金屬礦,以及重離子治療腫瘤中心暨榮華頤養園等項目,成就了沙中掘金的“榮華帝國”。
“他在建設重大項目時,注重生態保護治理,勇於擔當社會責任”——這是“2014甘肅省非公經濟十大傑出企業家”頒獎現場,主持人為獲獎者張嚴德準備的一段頒獎詞。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