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遠香正在喂牛 曾忠 攝
潘遠香爬行著獨立去喂牛草 鄧燁 攝
用手推一下籮筐,再用手撐著地,往前爬行一步,遇上使力不當的時候,她還得停下來,將撒了一地的牛草重新捧近籮筐。勉強爬進養牛場,在1米高的牛圈外,她趴著的身子還不及牛圈的一半。左手賣力夠著圈沿,右手抓一大把牛草使勁向食槽拋去,聽到牛嚼食的聲音了,便是成功了。這樣的過程常人用不到2分鐘便能完成,她卻足足要用上10分鐘。可別小看她,雖然身體殘疾,她可是當地有名的養牛大戶,養牛場年産值超400多萬元。
身殘
3歲時殘疾 從此與命運博弈一次“意外”她學會了爬行
她叫潘遠香,今年34歲,屏山縣大乘鎮正直村人。昨日記者見到了她時,燙卷的頭髮在身後束成馬尾,身著黑色蕾絲上衣,靜坐在牛圈外的潘遠香遠看與常人無異,而當她“行走”時,殘疾的身體顯現無遺。彎著腰,右腿畸形,腳踝彎曲搭在地上,腳掌往一邊撇著,雙手套在拖鞋裏,放在地上支撐身體,一蹭一蹭的往前爬。就是這樣一個潘遠香,卻建起年産值超4百萬元肉牛養殖場。
3歲時,潘遠香因高燒不止被送到一傢俬人診所,經醫生搶救命保住了但卻不能直立行走。後經檢查發現,在治療過程中醫生不慎打壞坐骨神經。從此,潘遠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從5歲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動的她,便在家廚房負責燒火煮豬食。至此再沒單獨“行動”過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學會了爬行。“在一次燒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噴出來,把旁邊一堆柴火點燃了,把我嚇著了就摔了個跟頭,然後我下意識的往外頭爬。”
學會爬行的潘遠香很興奮,她終於覺得自己不是廢人。從此,她開始試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盡力學會自己做家務。為了讀書,她堅持爬行上學。“夏天地面很燙,手掌心幾乎全是泡,冬天兩隻手全是凍瘡,紅一塊、紫一塊的腫得像泡粑。”潘遠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編手套,由於技術不過關還沒到校就磨破了。“那時候家裏窮,下雨天手上沾滿了泥,只能到校前兩手搓搓就算了。”
10歲才勉強上小學一年級,學習和生活對於潘遠香而言,都比常人艱難許多。別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卻要付出數十倍的努力。艱難念完小學和初中,她的成績一直保持班級前三,但繼續上學卻成了難事,無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學校拒之校外。但潘遠香並不服輸,就在她快要絕望的時,高場職中的一位招生老師答應讓她入學,還為她爭取到了特殊照顧。當年,潘遠香的事情經媒體報道,迎來不少好心捐助,為她省去了三年的學費。
不殘
證明“沒有腿”也能自立立足肉牛養殖 成養牛大戶
她畢業後進城,她認為“城裏的路平坦,那樣可坐輪椅,可免遭別人笑話”,她要證明了自己“沒有腿”也能自食其力。2003年,潘遠香開始獨自在城市裏闖蕩。她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家裝學徒兼家政服務。那一年,她在好心姐姐的幫助下,學會了電腦設計裝潢,成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隨後,她終於鼓足勇氣聯繫兩年未見家人,次年在家人的幫助下按揭下屬於自己的新房。
隨後,她學財會、做家裝、養鴨子……幾年間,潘遠香多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2013年,潘遠香從電視上看到喂牛賺錢,她便動心了,她的想法也得到從事宰牛三十多年的舅舅的支援。隨後,不懂的潘遠香從調查牛價、市場、銷售、利潤、行情等著手,慢慢的對養殖肉牛熟絡起來。了解了這些,潘遠香便開始籌劃建牛圈。
第一次試養30多頭,剛好盈虧持平。事後發現,不僅選種不對、稱重不準,還被中間吃了差價。潘遠香認真總結原因,四處向養牛戶交流學習。隨後,她痛下決心大幹一場,選擇引進西門塔爾肉牛。“西門塔爾牛雖不是純種肉用牛,但由於西門塔爾牛産乳量高,産肉性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種。”
經過多次到吉林、遼寧一帶考察和協商,潘遠香還得到經驗豐富的獸醫支援,成功打開了宜賓西門塔爾肉牛品種市場。不僅如此,潘遠香還通過引進母牛,利用母牛的繁殖的方式,省去再次去東北購買。如今,潘遠香的肉牛養殖場佔地面積34754平方米,圈養肉牛130余頭,職工12人,年收入10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殘疾人發展肉牛養殖 23人,殘疾人家庭年增收10000元以上。
在潘遠香的養殖場內,一頭頭肉牛膘肥壯碩,新生的小牛依偎在母牛旁,處處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宰牛草、喂飼料、打掃牛圈……每一件事都難不倒她。樂此不疲的潘遠香自豪地説,“我家的肉牛品種好,只愁買不愁賣。”現在,除了分給農戶養殖的75頭外,潘遠香還自己養殖了42頭西門塔爾肉牛。按照每頭牛平均2千斤的長勢,潘遠香每宰殺一頭便能獲利5千元,同時周圍農戶靠養殖肉牛也能實現每頭3至4千元的純利潤。
遊莉 曹鵬 實習記者 鄧燁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