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河南農民談城鎮化:農村城鎮化宜先就業緩“上樓”

2015-01-20 13:3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幾年,為了讓農民就近實現城鎮化,河南農村陸續建起了一些“新型農村社區”。這些社區大多環境整潔,交通方便,水、電、學校、文娛等配套設施齊全,用當地幹部的話説,住在社區裏跟城裏人生活沒啥區別。但是,也有不少人對這種“新型農村社區”持不同看法,認為是逼農民“上樓”,不符合農村實際。

  同一樣事物,為什麼看法差別很大?記者深入農村進行了採訪。

  “社區雖好,就是種地不方便”

  夏邑縣是豫東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駱集鄉香太樓村黨支部書記彭志願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為了讓農村就近實現城鎮化,鄉里不再給農民新批宅基地,誰家要蓋新房,必須到鄉政府所在地的雙聯中心社區買房。

  彭志願説,雙聯中心社區是當地一家企業和鄉政府合作開發的一個房地産項目,社區附近的村民來這裡購房,開發商和政府給予一定優惠。

  但是,對這個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新型農村社區,不少農民並不“感冒”。小彭樓村村民彭世傑告訴記者,關鍵是離自己家的責任田太遠。“社區雖好,就是種地不方便,農具沒地兒放。”彭世傑説。

  香太樓村民崔秀蘭是另一種擔憂,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村裏自己翻蓋一棟樓房10余萬元就夠了,在雙聯中心社區買一套房子,再優惠也得20多萬,靠種幾畝地和打零工的收入,實在承受不起。

  “誰都知道社區的環境好,交通也方便,但是,住在社區花銷也大,水啊,電啊,菜啊,哪樣不得花錢?自己在村裏,房前屋後撒把菜籽,一年的青菜就不用花錢了。”崔秀蘭説。

  記者在雙聯中心社區看到,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的上百套樓房已經建好,但是很多房子還都空著。有的房屋門前的水泥地上,還曬著玉米等農作物。當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幹部説,夏邑縣是一個農業縣,大多數農民收入有限,還難以支撐起像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是農民的夢想”

  並不是所有農民對新型農村社區都不“感冒”。記者在夏邑縣曹集鄉冉莊村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新型社區就很受農民歡迎。

  冉莊村在夏邑縣城東南角,離縣城只有五六里地。出縣城不遠就可以看到,一排排的二層小樓整齊漂亮,大街小巷全部是水泥路面,房前屋後的垃圾集中堆放設施齊全,看起來十分整潔。

  村幹部王興邦告訴記者,冉莊村有800多農戶,現在已有200多戶住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其餘的農戶正在積極申請,要求拆除老房,住進新型農村社區。

  據王興邦介紹,冉莊村原來就是個養殖專業村,村民整體收入較高,這幾年縣城産業集聚區擴建,土地徵用加上土地流轉,村裏很多農戶都不再種地,有的自己做生意,有的在産業集聚區打工。全村光村民購買的小轎車就有100多輛。“既然不種地了,收入也有保障,農民誰不願住新型社區?”村民冉慶橋説,“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是農民的夢想。”

  和冉莊村一樣,漯河市源匯區幹河陳村村民也十分喜歡新型農村社區。“以前的老村臟亂差不説,鄰里之間還經常鬧矛盾。現在大家都不種地了,也不走泥巴路了,都住上了樓房,看個病啊,買個菜啊,都不用出社區,生活真是方便。”幹河陳村的村民閆小頌很嚮往農村社區的新生活。

  農村城鎮化宜先就業緩“上樓”

  同樣是新型農村社區,為什麼有的農民歡迎,有的農民卻不“感冒”?

  當了三十多年村幹部的彭志願説,要想實現真正的城鎮化,首先必須把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去,實現穩定就業。如果農民還留在土裏刨食,甚至連溫飽都沒有解決,即使勉強讓他們“上樓”,上了樓也住不安心。

  針對新型農村社區在不同地方的不同遭遇,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告訴記者,農民反對的不是新型農村社區,也不是城鎮化,他們不滿意的是在收入不高、就業不穩定的情況下,不切實際地趕農民“上樓”。

  王永蘇認為,未來我國還將有數億農民要向城鎮轉移,農村城鎮化想要走得穩,走得好,最好的辦法是讓農民先就業,緩“上樓”。(新華社記者 李鈞德、楊勇 )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