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由“碎片化”邁入“集群化”

2014-11-24 15:5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網長沙11月24日電(記者李丹)“臺達電子最初從東莞遷往內地,看重的是勞動力優勢,隨著內地產業集群發展日益成熟,公司正在將中高端生產線逐步遷往內地。”在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湖南省郴州,臺達電子(郴州)有限公司行政廠長鐘偉光告訴記者。

  臺灣臺達電子的成功投資,引來了一批相關配套企業,加上陸續遷入的近百家電子企業,使湖南“南大門”郴州初步形成了電子元器件集群,規模效應令企業遷入更多中高端生產線。鐘偉光告訴記者,與一期5000人的勞動力密集型生產線不同,公司今年在郴州投產的二期生產線只有1000名員工,一名工人可以操作六臺自動化機器,這些機器用于生產4G手機的貼片電感等中高端產品。

  隨著原有的“中國制造”中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逐漸喪失,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正在面臨一次“大考”。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中西部地區應該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形成專業集群優勢,打破以往“碎片化”投資格局,從較多關注總量規模向更多關注結構質量轉型,從而避免以往“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做法。

  21日在郴州舉辦的第二屆湘南承接產業轉移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湖南省發布第三批106個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總投資達848億元,其中永州臺灣高科技工業園項目、汝城生態農產品科技園等產業集群項目吸引了眾多客商眼球。

  湖南省商務廳承接產業轉移處處長張軍平介紹,與前兩批項目不同,新啟動的項目不追求數量、規模,強調的是項目的質量和集群效應。“當前產業轉移已經變為‘雙向轉移’,除了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轉移,像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也在轉移,以前是單個企業的轉移,現在還有產業鏈的整體轉移。”張軍平說。

  以打造產業集群促經濟提質升級成為中西部省份的共識。根據甘肅省規劃,該省“十二五”期間重點圍繞嘉峪關冶金及新材料、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金昌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等10條千億級循環經濟產業鏈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促進工業經濟轉型跨越發展;重慶建設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來,已培育形成了電子信息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精細化工、紡織服裝和消費品制造等產業集群,制造業產能8000億元左右。

  湖南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表示,隨著承接產業向中高端轉變,高級技工和管理人員招工難、園區綜合承載能力不強、土地成本過高、水電和物流費用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成為地方招商部門面臨的新考驗。

  專家分析認為,未來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中西部地區只有聚焦長期的集群戰略導向,才能逐步形成兼具規模經濟優勢和主導產業特色的專業化產業園區;與此同時,要突破行政區劃限制,打破行政壟斷和市場壁壘,探索高效的管理體制和互利雙贏的合作模式,搭建區域性產業轉移合作平臺。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