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湖南舉行秋季茶博會 小包裝更受大眾青睞

2014-10-27 10:39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湖南舉行秋季茶博會 小包裝更受大眾青睞

  茶商展出的産品。資料圖片

  記者 周輝霞 實習生 陳蕾

  “普洱茶已經進入平緩期,價格不會有大的波動了。”“黑茶歷史不長,現在還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應該還有升值空間。”“我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鐵觀音又會捲土重來。”為期四天的第六屆湖南秋季茶博會近日圓滿落幕。據組委會統計,展會期間,共有近十萬人次的市民和客商走進茶博會,參展商獲得現金和訂單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湘茶品牌企業新發展經銷商190多個。

  相比展會的交易成果,各茶企更看重來自展會上的資訊。對於他們來説,身處行業的寒冬,市場的變化趨勢、終端的口味變化、收藏界的動態風向,這些行業的資訊無一不反映在茶博會上,與其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不如妥妥地跟著鼓點找準舞步的節奏。

  品種:“黑白”雙雄勢頭正旺

  此次湖南秋季茶博會,共有500余家企業參加了展會,四個展館中,有兩家是黑茶。參展黑茶廠家的數量最多,展區規模也更大,特色也更突出。

  就像當年的普洱一樣,黑茶走勢正強勢上揚,慢慢在全國形成了影響力。也正是趁著這股風,湖南黑茶企業頻繁出現在各種茶博會上,讓黑茶走向世界。“上個月30日在北京,這個月7日在南寧,平均一個月要參加兩到三個茶博會。”湖南高家山茶業的負責人龔頑強細數自己參會的頻率。這一次展會上,他製作了38塊千兩金藥茯王,每一塊的定價是5.5萬元,第二天就有20片被預訂,而簽下的經銷商有十多家。

  “白茶雖然清淡若水,將被越來越多的湖南茶客喜歡。”這是湖南一家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開智在茶博會上嗅到的風向。他自己雖然經營的是黑茶,但他認為,白茶是完全沒有經過加工的茶葉,存儲時間能像黑茶一樣持久,原生態的賣點很契合當下消費者的心態,“黑白”將成為茶市的雙雄。

  福建參展商鹿岩茗茶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白茶是福建的特色茶之一,一直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養”的説法,其特有的保健功能越來越來契合都市人的需求,清淡若水的口味頗受女性和老人的喜歡,不少好茶的消費者已將喝綠茶的習慣更改為早晨、上午兩杯綠茶或紅茶,下午、晚上兩杯白茶或黑茶。

  包裝:小包裝更受大眾青睞

  茶祖·印像是一家專門生産湖紅的廠家,以小葉品種作茶,生産的紅茶有著特有的果香和火焙香,在高端市場相當受歡迎。來自常德的茶商李悅一進展會,首先走進這個展區,先品一杯紅茶為快。“我發現,他們家今年的包裝瘦身了,以前小袋密封裝有5克,現在為3克一袋。”“茶品不變,包裝從儉,不僅是我們家,還有很多家在推小包裝、簡易包裝,這也是節儉風下廠家應對市場的一種變通。”茶祖印象(湖南)茶業有限公司宣傳負責人譚佩説。

  消費者也格外青睞隨手包或簡易包,便於攜帶,便於保管,便於控制每次沖泡的量。喜愛黑茶的李譯心就特意去尋覓方便沖泡的小包裝黑茶。“傳統黑茶都是大餅、大磚,一塊就有兩三斤,硬得像坨鐵,沒有刀子等工具鑿開,根本就無從下手。”

  除了包裝的改變,茶商對於産品的定制也將以前的對公定制,拓寬到私人定制。南嶽某茶業有限公司的行銷經理陳淼介紹,該公司使用的源茶主要是來自南嶽山800米山峰上的三個茶園,雲霧的籠罩下每年的出廠量非常有限,主要是為政府單位接待定制,從今年初開始面向大眾提供定制茶。

  文化:喝茶追境界,文化茶更為走心

  王繼伏則是為了尋覓一杯家鄉記憶的茶而來到茶博會上的。最終,他在南嶽雲霧茶的展區喝到了那熟悉的味道。“無心之茶成就了有心之舉。”他笑著説。無心是他喝的這款雲霧茶的名稱,茶商在生産製作時,有意將茶葉的芽頭去掉,只留葉一片或兩片,製作了這款高山有機綠茶。

  “在我小時候,媽媽每每到南嶽山上的寺廟燒過香後,就會求一包茶葉,帶回家,用開水沖泡,分給樓上樓下的人都喝上一杯。那茶味似乎泡不盡一樣,泡了好幾泡,都還有綠茶香。”王繼伏端著一杯泡了六泡的“無心”回憶説。

  “茶産品的宣傳已從味道本身擴散到文化、哲理,而現在茶客也比較注重喝茶氛圍的打造,一些文化活動的推出有利於形成自己的客戶群,茶文化的展示能指導我們今後的行銷方式。”茶商堵亮發現,今年茶博會上茶文化展示上亮點不少,像禪茶文化表演活動現場,禪茶祖庭夾山寺茶道演示、黑茶故鄉白鹿寺高僧傳統鬥茶、洗心寺佛教音樂展演等禪茶活動,體現的茶禪意味雖不能全盤吸收,但為今後的行銷提供了新思路。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