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鄂湘借力長江經濟帶開啟江湖生態經濟新棋局

2014-07-17 10:13 來源:中國金融資訊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提示:長江經濟帶建設於今年6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湖北湖南位於長江“龍腰”,區位優勢明顯,機遇和挑戰再次聚合。加上今年國務院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兩湖地區開啟“江湖”經濟新棋局。

 新華社記者馮國棟

  武漢(CNFIN.COM / XINHUA08.COM)--長江經濟帶建設於今年6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湖北湖南位於長江“龍腰”,區位優勢明顯,機遇和挑戰再次聚合。加上今年國務院批復《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兩湖地區開啟“江湖”經濟新棋局。

  ——打破省域限制開啟“江湖”新棋局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長江經濟帶戰略的實施分三個區域層面:以上海帶動全流域、以武漢帶動中游、以重慶帶動上游地區發展。專家認為,長江流域歷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區域,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有望借助下游的經濟實力帶動上游城市的産業發展,通過以點帶面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研究室主任劉勇説:“長江經濟帶的形狀像一條龍:龍頭是長三角;龍尾是成渝地區;龍腰則是包括湖南、湖北在內的長江中游。龍的銅頭鋼尾有上海、重慶支撐,而龍腰能否硬起來,關乎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成敗。”

  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流域不僅處於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還位於長江經濟帶中部與沿海開放經濟帶的結合部位,是龍腰的樞紐地帶。唐宋以來,兩湖地區就是國內重要的稻米、生豬和水産基地,如今均被列入全國九大商品糧基地之中。從2012年開始,借力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湘鄂兩省政府打破省域限制,聯合申報,湖北省荊州市被納入洞庭湖規劃範圍之中。

  作為全國唯一的跨省大湖區域經濟規劃區,4月2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要求湖南、湖北兩省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成“更加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按照洞庭湖規劃目標,要在環洞庭湖相關區域,實現水域生態修復、産業轉型、湖鄉城鎮化建設、民生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跨區域協調發展。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吳傳清説:“以長江和洞庭湖為核心的'江湖’發展格局,打破了一畝三分地的發展思維。'兩湖’如何發展,這盤棋怎麼走,龍腰如何壯大,關係到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發展。”

  ——“一江一湖”帶來生態發展新機遇 

  專家指出,水是長江經濟帶最具優勢的資源之一。長江是全國最大的富水區,其水資源佔全國的34%,水域面積佔全國的40%,地表水總徑流量佔全國的57%,水能蘊藏量達2.68億千瓦,可供開發量佔全國的53.4%,居全國七大水系之首,總水量相當於黃河的20倍。

  圍繞“一江一湖”,湖南出臺相關規劃,將在三方面做好洞庭湖的文章。首先是集約發展,充分利用好園區、平臺以及一些集中發展的集聚區;其次是創新發展,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提升産業素質和水準,在創新轉机型升級;第三是綠色發展,洞庭湖區域在承接産業轉移當中不能承接污染。

  湖北則提出圍繞“兩圈一帶”打造湖北長江經濟帶。其中武漢城市圈是發展的龍頭,湖北長江經濟帶是發展主軸。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則重點發揮生態文化資源優勢,以加大旅遊業為突破口,建設現代産業密集帶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帶。

  然而機遇面前仍有障礙。近年來,長江中游,尤其是洞庭湖這片“龍腰”核心區域,在湖泊萎縮、生態惡化日益嚴重之時,已成為區域格局中的一塊“短板”。洞庭湖水位呈下降趨勢,枯水期提前,低水位頻繁出現,湖區生態鏈受到極大影響。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范如國指出,發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是國家戰略,要以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經濟為主。目前洞庭湖流域和長江中游一些地區,仍有承接東部污染企業的現象存在。不少産業園招商引資門檻極低,不符合建設生態經濟區理念。做好“一江一湖”這篇生態文章,先要立足保障生態安全、水安全、國家糧食安全,著力構建和諧人水新關係、現代産業新格局、統籌城鄉新福地、合作發展新平臺,在總體上要突出工業的輕型化與“兩型”化。

  ——“一江一湖”生態經濟應堅持保護優先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等專家建議,湖北、湖南要發揮區域優勢,壯大長江“龍腰”,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科學佈局臨水産業,有序利用水資源。推動臨水産業集約發展,堅持産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一致性。有序布設耗水企業,根據沿江不同地區産業發展的基礎與條件,實施差別政策,以控制産業不合理髮展對沿江環境造成危害。加快淘汰小造紙、小印染、小水泥、小火電等落後産能,騰出更多的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

  二是積極推進清潔生産,大力發展迴圈經濟。積極促進沿江大迴圈經濟示範區建設,按照迴圈經濟理念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和産業結構,鼓勵企業實行清潔生産和工業用水迴圈利用,發展節水型工業。加快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建立有利於資源節約和迴圈利用的激勵政策和約束機制,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

  三是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染處理能力。抓好三峽庫區等重點區域污染防治和沿江城市的廢水危險物品的處理,加強流域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各類污染物收集和處理率,杜絕有毒有害物向長江排放。

  四是重視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力度,完善自然生態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植物保護網體系。加強濕地保護,切實貫徹落實長江禁漁期制度。繼續開展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建立沿江綠色走廊,綜合治理水土流失。

  五是多地聯動探索建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探索施行排污權交易制度、鄰域污染雙向補償制度。積極爭取國家研究制定長江流域下游財政轉移支付、稅收調節、産業扶持等生態補償標準和辦法,通過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管理以及相關利益方廣泛參與,促進全流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 李佳佳]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