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建立西北旱作農業創新中心

2013-03-25 09:39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報記者 宋修偉

  “隨著農業産業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市場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逐步向有灌溉條件的地區集中,而比較效益相對不高的糧食生産則向旱作區轉移,旱作糧田佔糧食總種植面積的比重呈增加趨勢。旱作農業區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糧食總産再上新臺階意義重大,加快旱作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保障全國糧食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馬忠明告訴記者,目前,探索區域農業協同創新機制,加大旱作區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打造我國新的糧食增長極、解決旱作農業“瓶頸”問題的關鍵。

  據了解,甘肅省是我國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年均降水量250~550毫米,地理區位獨特,氣候類型齊全,旱作農業形式多樣,在全國旱作區乃至世界半乾旱及缺水地區都具有極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全省圍繞“集雨、保墑、節水”主線,形成了“修梯田、打水窖、鋪地膜、調結構”的甘肅旱作農業模式,在我國北方主導了121集雨節灌工程及集雨節灌高效農業、地膜穴播小麥,整合推廣了全膜雙壟溝播和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技術,引領著北方地區旱作農業發展的方向。

  馬忠明説,旱作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區域差異大,農業生産面臨問題多而複雜,科研創新基礎設施和條件比較薄弱,科技投入總量不足,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的區域旱作節水研究基地與機構,致使對一些關係旱作農業長期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難以開展研究,生産應用重大技術缺乏基礎研究支撐,影響了旱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整合和有效利用本區域優勢科技資源,必須進一步提升旱作節水科技的支撐作用,為國家旱作農業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馬忠明建議,要積極探索區域農業協同創新機制,以科技部和農業部為主,採用省部共建的方式,在甘肅蘭州建立國家西北旱作農業創新中心,整合資源,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支撐國家農業節水和糧食增産重大戰略的實施。中心以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為主,聯合其他科研教學推廣機構,建立協同創新機制,使其成為集科研、推廣、培訓和農機等為一體的創新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