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去超市買了點酸奶,發現牛奶的打折力度有點大,如某品牌的老酸奶,零售價不到4元,買一送一。
無獨有偶,昨日本報的一則報道,通過對山東濰坊銀座超市的調查,發現為迎戰中秋消費旺季,乳企紛紛打出促銷廣告:半價銷售、買就送。
迎中秋促銷,或許只是一個表像。有分析認為,更深層次的一個原因,是國內乳業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産能達到飽和。
來看一組數據。據《2015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披露,2000年我國鮮奶産量只有919.1萬噸,奶牛469.4萬頭,但十五年後,2015年我國鮮奶産量已達到3870.2萬噸,奶牛達到1507萬頭。
2015年,我國存欄奶牛、生鮮乳和乳製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以目前國內需求水準來説,供給基本飽和。
但是,進口奶粉來勢洶洶,對行業産生的衝擊不容小覷。中國奶業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奶業品質報告(2016)》指出,隨著進口奶的侵襲以及國際奶價的持續走低,中國奶業出現了新的隱憂。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至6月份共進口奶粉40.78萬噸,同比增加18.6%;進口液態奶31.4萬噸,同比增加77.55%。
那麼,相關企業的日子好過嗎?伊利股份在2016年半年報中的一番表述或許能找到些許答案:當前,國際乳品市場需求增長低迷,全球乳業産能過剩,原料奶供應價格同比下滑,與國內原料奶價格相比,國外奶價更具競爭力,導致國內乳品進口規模擴大。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由於國際奶業過剩,大量乳品低價衝擊國內市場,致使國內原料奶産量過剩。
當然,我國奶業想要發展,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就像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奶業20強峰會暨奶業振興大會上所言,中國奶業仍然“大而不強”,存在標準化程度不高、生産成本偏高,養殖加工脫節、缺乏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品牌不響亮、缺少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等。尤其是當前受進口衝擊和消費不旺影響,面臨奶價低、銷售難、奶農收入減少、企業庫存增多等突出問題。(朱寶琛)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