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 正文

家電三巨頭元老退隱 海爾係接班人浮出水面

2013-03-23 14:49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當楊綿綿的名字從青島海爾(600690,SH)新一屆董事會提名名單中消失之時,這位服務海爾近30年的創業元老級人物將逐步淡出公眾視野。在過去近一年時間裏,格力電器前董事長朱江洪退休並將位置讓給董明珠、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將美的集團董事局主席的位置讓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中國家電製造企業中超過千億級規模的三家企業先後開始新老更替,創業元老悉數退隱。

  “創業者”們留下的戰績是國內白色家電市場份額高度集中——格力、美的在空調市場形成雙寡頭,海爾在冰箱、洗衣機市場份額暫無人能匹敵,而擺在“守業者”面前的卻是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不僅市場已從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消費者挑剔程度有增無減,而且網際網路時代正在加速製造業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的變革。分析指,未來5~10年,三家白電巨頭能否在品牌和技術上取得突破,將是能否成就國際品牌的關鍵。

  海爾係接班人

  浮出水面

  本週,在上海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家電博覽會上,海爾推出整套智慧雲家電,為消費者展示了一幅未來生活場景。而在內部,一場人事變革正在悄然上演。昨日,記者從青島海爾披露的最新公告中了解到,該公司提名選舉了包括梁海山在內的新一屆董事會9名成員。不過青島海爾現任董事長、創始人之一的楊綿綿未進入新一屆董事會名單。青島海爾是海爾集團的家電製造中心,集中了海爾幾乎所有白電和小家電業務。

  而在此前一日,以渠道推進與行銷驅動為重點的海爾電器也披露,委任海爾電器原總經理周雲傑為行政總裁即首席執行官,原海爾電器行政總裁楊綿綿僅保留公司董事局主席職務。

  這些跡象已明顯透露出海爾掌舵人張瑞敏把年輕人推向前臺的取向。外界普遍認為,青島海爾的董事長很可能由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梁海山接任,並兼任佔海爾營收比例最高的海爾白電産業集團的董事長,而海爾電器未來的董事局主席將很可能由海爾集團高級副總裁周雲傑接替。

  去年5月,在格力電器第9屆的董事候選名單中,時年67歲的老帥、格力電器的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洪未在其列。隨後董明珠毫無意外成為繼任者,攬下格力集團董事長、格力電器董事長及總裁等多個職位。長達10年的格力“朱董配”時代結束。

  去年8月,美的集團正式宣佈,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不再擔任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擔任集團董事長。

  家電産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三大巨頭的第一代創業元老年齡普遍超過60歲,年齡上已不再適宜擔任職務。而接任者大多數服務公司超過20年,正值40余歲的事業高峰期,無論是年齡、資歷還是能力,都到了可以接班的時候。

  繼任者面臨的考驗:品牌、技術瓶頸

  包括楊綿綿、何享健、朱江洪在內的“創業者”已為繼任者搭建起了龐大的銷售規模平臺和較為規範的公司管理制度。其中,海爾滬港兩地上市,經過幾番資産騰挪,已確立青島海爾和海爾電器分別主打製造和行銷的局面;美的除了擁有美的電器(000527,SZ)、小天鵝(000418,SZ)、威靈控股(0382,HK)等上市公司平臺外,還正在大力推進整體上市,預計4月1日正式對外披露包括注入小家電在內的整體上市方案;而格力則在單品上保持優勢,空調領先地位較為明顯,是首個靠單一品類産品實現千億的家電企業。

  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指出,外界關注企業的新老更替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家電製造企業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不過這幾家企業已形成了職業經理人管理群,企業和管理能力和管理體系已足以抵消創業元老退隱帶來的震蕩。

  但並不意味著新一代管理者面臨的是“康莊大道”。劉步塵認為,全球家電市場已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雖然日係和歐美家電品牌逐漸沒落,但韓係品牌卻仍強大,中國家電製造業面臨的環境依舊險惡。

  劉步塵認為,第二代管理者要想取得成績,就必須在國際市場和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並保持創業元老們的奮鬥精神,“日本企業在總結沒落的原因時就曾提到,繼任者沒有保持老一代的拼搏精神”。“未來5~10年,繼任者能否在品牌和技術上取得進展,將直接決定這些企業能否成為國際品牌”。

  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已對家電製造業形成了全新的挑戰。羅清啟表示,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更有能力決定企業的生存,企業組織形態和管理方式必須要作出調整。

[責任編輯: 郜利敏]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