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出現自2003年1月以來的首次下降,在8月之前,中國CPI已連續6個月為負值。2009年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環比維持6月份水準。去年基數較高是導致物價指數同比增幅為負的主要原因。造成通縮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國內外需求的放緩,我國的許多産品尤其是低附加值産品是嚴重過剩的,經濟增長減速使物價上漲動力減輕。
從構成CPI的八大類産品來看,上半年帶來物價下行壓力的主要是食品類、居住類,以及交通和通信類等價格,其中食品價格對CPI的下拉作用尤為明顯。7月食品類價格同比下降1.2%,環比下降0.2%。
2004年、2007年兩次物價明顯上漲都是由於食品價格引起的,07年2月CPI漲幅達到8.7%。因此應對食品價格上漲予以警惕。食品類商品在CPI中所佔比重達1/3,豬肉價格在食品的佔比是5%~6%。豬肉是中國大多數人的主要肉食,持續上漲的肉價,及隨後的蛋菜價格上漲,加上要素價格調整作為調結構的重頭戲之一,令民眾的通脹預期有所增強。
8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管,“少數商品價格上漲,社會通脹預期增強”是官方第一次關於近期是否會出現通貨膨脹爭論的表態。隨後,在同一日,國家發改委又以“近期肉蛋價格上漲不會導致明顯通貨膨脹”為題,進一步指出“肉蛋價格上漲是正常的恢復性上漲,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以化解市場對通貨膨脹的恐慌。
食品價格由下降到上行,可能引起CPI走勢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由於翹尾因素逐步消減,以及經濟回升,擴大內需,未來CPI降幅將明顯收窄,8月份應該是年內CPI的拐點,預計8月CPI同比漲幅在-1.2%左右,未來CPI將開始觸底回升。預計,CPI將在四季度由負轉正。今年上半年反通縮是宏觀政策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通脹威脅將使中國面臨政策“兩難”選擇——收緊還是繼續放鬆。這需要貨幣政策保留一定餘地,並根據經濟狀況變動進行靈活調整。明年全年CPI漲幅可能攀高至3%左右,屆時穩健的貨幣政策將逐步取代寬鬆貨幣政策。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