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魅族搖擺:手機廠商站隊困境

2015-01-07 10:43 來源:網易財經 字號:       轉發 列印

魅族搖擺:手機廠商站隊困境

 

  [摘要 : 魅族在魅藍Note首發上,沒有選擇自己的親密戰友阿里巴巴,而是選擇了京東,反映了手機廠商普遍糾結的站隊困境。]

  原標題:[亦觀察] No.346 魅族的搖擺,折射手機廠商站隊困境

  2014年底,魅族發佈千元智慧機品牌魅藍,其中最大的看點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合作的渠道。魅族沒有選擇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而是選擇了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京東,令人吃驚,魅族搖擺的背後,折射出手機廠商在網際網路化的大背景下的站隊困境。

  10月21日,魅族和阿里巴巴宣佈進行戰略合作,MX4手機在Flyme4.0基礎上增加了阿裏的YunOS系統。彼時,阿里巴巴投資魅族的傳聞四起,吊詭的是,這個投資傳聞魅族和阿里巴巴都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僅僅兩個月後,魅族的首個千元智慧機品牌魅藍發佈魅藍note手機,選擇在京東獨家首發,一週預約量突破400萬。為何魅族會改弦易幟呢?

  魅族的搖擺,凸顯手機廠商在小米的重壓下的網際網路化摸索之路。雷軍近日發佈的郵件顯示,小米在2014年銷售超過6112萬部手機,雖然銷售額增長放緩,但依然高歌猛進。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手機廠商必須儘快找到網際網路化的途徑。在自身學習網際網路思維緩慢的情況下,手機廠商選擇更懂網際網路的電商合作夥伴成為網際網路化的捷徑。

  根據艾瑞的報告,2014Q3的中國手機市場,京東和天貓分別以53%和25.7%的份額佔據冠亞軍。手機廠商在網際網路化的道路上,是選擇與京東還是天貓合作就成為他們糾結的問題。

  天貓和京東雖然都是電商,但模式截然不同。天貓作為平臺型電商,走的是類似虛擬地産的模式,搭臺讓手機廠商自己開店銷售。天貓吸引手機廠商的武器是阿里巴巴的YunOS,該作業系統能夠讓手機廠商在作業系統上節省很多資源,縮短開發路徑。但是,天貓模式有一個重要的矛盾無法調和。那就是YunOS更適合開發能力較弱的中小手機廠商,因為大的廠商都會對Android作業系統進行開發,沒有動力直接採用YunOS。例如魅族MX4雖然使用了YunOS,但仍然保留了自己的UI系統Flyme。另一方面,天貓的銷售模式對手機廠商提出很高要求,只有擁有較強品牌和粉絲基礎的手機廠商才能玩得轉,小廠商很難獲得流量,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

魅族搖擺:手機廠商站隊困境

 

  反觀京東,則是一種全封閉的重模式,自營模式和自建物流讓京東從進貨、銷售、物流、售後等環節都深度介入,親力親為。正是因為這種模式,京東在2013年底推出了一個叫做JDPhone的計劃,在各個環節對手機廠商進行網際網路化的扶持。例如,因為京東擁有整個流程的用戶數據,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夠更準確了解用戶對手機的需求,所以可以給手機廠商更好的産品研發支援。又如,京東的自營模式能夠讓它更深度介入到幫助手機廠商銷售産品上,這無疑對手機廠商在網路上的銷售提供了更大的支援,也在手機行業掀起了波瀾。

  京東的移動端也在成為JDPhone計劃的助推器,以這次魅藍note的預約為例,京東除了在官網之外,還在手機客戶端、微信和手機QQ購物入口同步展開。而京東屢屢進行的用社交互動拉動預約量的玩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魅藍note預約中,京東官方微信上線的集齊999元“刮機友贏手機”活動就在一鯊的朋友圈刷屏了。可以説,京東在移動端借助與騰訊的特殊關係,也提供了給予手機廠商佔領移動渠道的另一種幫助。

  被認為鐵定和阿里巴巴合作的魅族,竟然選擇與京東獨家合作,反映出魅族內心搖擺的困境。事實上,對於其他手機廠商來説也是如此,他們希望能夠最大程度利用各種渠道的價值,同時又希望與領先的電商渠道深度合作,迅速找到對付小米的捷徑。對於阿里巴巴來説又何嘗不是如此,阿里巴巴一方面希望與魅族這樣的重要手機廠商深度合作,為自己的YunOS樹立標桿,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不只是綁在魅族身上,也能發展更多的手機廠商。兩方的糾結以及京東JDPhone計劃的獨特性,是魅族改弦更張的原因所在。

  展望2015年,手機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尤其是千元智慧機市場更是網際網路手機品牌的激戰之地。這個價位段因為是主流産品,又利潤空間有限,所以將是手機廠商網際網路化的前鋒陣地。2015年,手機廠商對於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站隊糾結還會繼續下去。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