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臺灣商情  > 正文

iPhone6真能讓臺灣走上致富路?

2014-09-16 10: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打印

  蘋果iPhone6即將問世,臺灣也跟著受了益。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雖然iPhone手機是美國的產品,但手機的組裝工作是在大陸完成的,零部件是在臺灣生產的,每臺iPhone可為臺灣帶進25美元收入。

  報道稱,iPhone6將于今年9月發布,iPhone6的首批產量預計最高為8000萬臺,比去年iPhone5s和iPhone5c的首批產量增加了約1/3。屆時臺灣將迎來強勁的出口增長,對iPhone6零部件的需求有機會帶動臺灣8至10月出口值提升兩個百分點,貢獻臺灣今年GDP成長率0.4個百分點。

  iPhone6的問世對于臺灣代工企業來說是一大幸事,如此龐大的訂單將為臺灣科技行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臺灣科技業嘗到了這種短暫的甜頭後,是否有思考過,iPhone6的問世也許將會對臺灣本土科技品牌產生巨大衝擊,使臺灣科技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臺灣的科技業主要以資訊及通訊產品代工制造為核心,在全球供應鏈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早年,臺灣也有一些知名品牌如宏基、華碩、HTC等深知代工業存在的軟肋,因此不斷創新,甚至在全球科技業中嶄露頭角。多年前,華碩發明了全世界第一臺上網本,一度引發全球電腦行業的效倣,2010年,宏�成為全球第二大電腦廠商;HTC曾經制造出全世界第一款搭載安卓係統的智能手機,2011年,HTC掌控了美國1/5的智能手機市場,僅次于蘋果。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輝煌已不復存在,臺灣的本土品牌似乎再也不是人們的第一首選,在臺北街頭,蘋果、三星的廣告隨處可見,甚至數量遠遠超過了HTC。高階產品段,HTC拼不過蘋果和三星,中低價位市場,卻又被小米、聯想等大陸品牌所佔有。臺灣的本土科技品牌無論在高階產品還是在中低價位產品市場中,都很難獲得一席之地。

  臺灣科技品牌緣何進入了低迷期?在臺灣與本地企業合作近20年的品牌顧問Mark Stocker(史孟康)指出,臺灣科技企業已習慣于套用創造出“臺灣奇跡”的簡單公式,即“找到能夠制造的產品,讓它更便宜,想辦法搶到訂單。然後再找到下個產品如法炮制”,以至于他們無法了解,光是價格便宜和具備一長串功能,已無法滿足今日的消費者。

  簡言之,臺灣的科技品牌所生產的產品也許功能非常齊全,價格也並不高,但是在產品設計上沒有考慮到用戶體驗。而與之相對的是,蘋果、三星等企業在設計產品時,會更多考慮用戶的生活方式和使用場景。當企業強調技術勝于消費者的品味時,自然無法在現今不斷強調使用感、設計感的科技生態中脫穎而出。

  而且臺灣本土科技品牌即使不斷強調以性價比作為產品特色,價格確也拼不過大陸品牌,當小米以不過萬元臺幣的價格進入臺灣市場時,遭到了臺灣民眾的瘋搶,其功能也與蘋果、三星等手機相差不大。臺灣科技品牌無法用設計吸引眼球,躋身高階產品市場,也無法真正壓低價格佔有中低價市場時,注定將被人們所遺忘。

  總之,iPhone6的問世,對于臺灣來說確實是一次機遇,將為臺灣帶來強勁的出口增長,臺灣產業鏈和股市因此欣欣向榮。但是iPhone在大賣的同時又將對HTC等臺灣本土科技品牌形成巨大的打擊,對未能從代工轉型的臺灣電子業來說也可能是一記重創。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