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彭博社信息“泄密門”升級 多國央行展開調查

2013-05-17 13: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資料圖。近日,被高盛曝出泄露用戶使用數據的彭博社可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之後,歐洲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央行也相繼就泄密一事對彭博提出質詢。

  中新網5月17日電 (財經頻道 種卿)近日,被高盛曝出泄露用戶使用數據的彭博社可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之後,歐洲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央行也相繼就泄密一事對彭博提出質詢。盡管彭博社表示已關閉相關渠道,對其新聞工作人員訪問終端用戶信息的能力做了限制,但多國央行以及數家國際機構紛紛表示開始追查彭博侵犯客戶數據隱私的案件。

  高盛投訴彭博“窺探”客戶隱私

  日前,因“泄密門”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彭博社正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之後,歐洲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央行也相繼就泄密一事對彭博提出質詢。

  據《經濟參考報》16日報道稱,彭博“泄密門”事件于上周末被高盛曝出——彭博社一名記者詢問某位高盛合夥人是否已經離職,事實上該合夥人僅僅是在過去幾周內沒有登錄彭博數據終端。因此,高盛對于彭博記者居然對用戶在彭博終端上的行為信息了如指掌感到擔憂,並于上周對該公司正式發起投訴。

  如果彭博的經濟金融數據僅供有限的幾家公司使用,這一新聞完全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度,而事實遠不會這麼簡單。據悉,彭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其數據終端係統“彭博專業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並進行交易。目前,使用該數據終端的客戶遍布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構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等。

  由此可見,高盛爆出的彭博泄密醜聞對于全球金融界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使用的個人和機構都難逃“窺探”的風險。而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赫然在列,更讓這起事件變得愈發嚴峻。

  盡管彭博社表示,在接到高盛集團的投訴之後,該公司已關閉相關渠道,對其新聞工作人員訪問終端用戶信息的能力做了限制,並新設“客戶數據審查官”一職來確保客戶資訊不再對記者開放,但泄密醜聞還是引發了金融從業者的強烈質疑。

  多國央行調查彭博“泄密門”

  本周,彭博“泄密門”事件再度發酵。由于泄露客戶資料,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彭博引起各國央行擔憂。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多國央行表示追查此事。

  據《新京報》16日報道指出,目前彭博、路透等幾家規模較大的數據提供商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包括各國央行在列的金融機構都難逃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既然使用恐怕在所難免,那麼,控制好彭博數據管理者和記者的瀏覽權限就變得很關鍵。

  “泄密門”被認為是彭博記者超越普通客戶權限而看到更多的客戶數據。事件發生後,彭博重新設定了記者瀏覽數據的權限,並表示:現在所有彭博記者查閱客戶關係數據的權限與彭博客戶相同。

  同時,彭博旗下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終端,包括其媒體部門超過2400名新聞記者,而他們的終端具有追蹤客戶最後登錄信息以及查閱了哪些金融市場數據等特定功能。這對數據安全敏感度更高的央行等官方用戶來說,的確令人恐慌。

  《南方日報》16日報道指出,業內人士透露,彭博終端泄密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財經版360事件”。對于個人而言,如果信息泄露更多的只是接到騷擾電話、商家廣告等,但對于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的中央銀行部門,哪怕信息只是一舉一動被泄露出去,也容易造成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損失。(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