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國內凈水器虛假宣傳頻現 行業和企業標準五花八門

2014-05-29 09:16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巨大的消費需求推動中國凈水器市場的快速增長,但準入門檻低,導致市場混亂,不少商家沒有研發,買零部件組裝産品,品質良莠不齊。有廠商宣傳其産品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有療效,甚至可以抗癌。虛假宣傳屢屢發生。市場亂象背後,是各種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五花八門,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

  虛假誇大宣傳大行其道

  我國凈水設備市場迅猛增長,2013年同比2012年增幅高達74.5%,凈水器市場競爭趨向白熱化。

  在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活性炭”、“微濾”、“超濾”、“反滲透”等技術概念在凈水器廠商宣傳上頻頻出現,還有廠商主打宣傳“離子活化水”、“礦化水”、“小分子團水”等水概念,另有一些廠商則主打“美容”、“祛斑”等功能。

  記者發現,最近不少商家打出了諸如能量石、弱鹼性、活性、富含氧等健康概念,有的甚至聲稱是功能性凈水器,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有療效,甚至可以抗癌。但按國家規定,凈水器不允許添加功能性材料,也不允許宣傳除凈水外的其他功能,不允許宣傳有任何治療疾病的療效。宣傳治病功效明顯違反規定。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很多企業炒作概念、誇大宣傳,鼓吹凈水器的健康功能。

  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李復興表示,凈水器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凈化功能,把自來水當中可見的和不可見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污染物盡可能凈化。另一種是帶有一些功能性的凈水器,比如負氫離子水機,目前在韓國日本等國比較流行。

  “現在在國內,功能性凈水器還是炒作比較多一點。國內研發就幾乎是空白。”李復興如是説道。

  同質化嚴重品質良莠不齊

  “中國現在凈水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重視科研技術,更沒有原創技術。模倣比較多,所以造成凈水産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李復興告訴記者。

  目前市面上凈水器的內部管路設計都大同小異,均由PP棉、顆粒炭、壓縮炭、RO反滲透膜或超濾膜、後置活性炭,一般是4或5級依次首尾相連組成。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曾説:“一些凈水機生産企業沒有技術研發部門,就是買來凈水機的零部件進行組裝,關鍵的過濾膜也是撿便宜的買,有的使用十來塊錢的過濾芯。許多家庭作坊式企業衛生條件和産品品質根本無法保證,生産出的産品漏水、漏電,口感差,致使市場上凈水器産品品質良莠不齊。”

  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凈水器所使用的材質、過濾材料以及相關的零部件,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就連凈水器的濾芯等關鍵配件的製造也缺乏統一標準。此外,也沒有對口的專項質檢部門。

  “統一標準缺失使得凈水器市場魚龍混雜,假冒偽劣産品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危害了行業的形象。各類凈水器和凈水器零部件、原材料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凈水器生産、檢測、維修規範的制定已成為當務之急。”凈水行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唐建星曾説。

  在凈水行業專業人士看來,造成目前凈水市場亂象頻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國內對家用凈水器缺乏統一的強制性的國家標準。

  行業和企業標準五花八門

  事實上,目前凈水器不是無標準,反而是各種標準五花八門,不僅有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還有國外的如美國NSF標準等。

  據記者不完全調查,目前已有的凈水器國家標準有2個,正在制定的凈水器國家標準有4個,已有的凈水器行業標準有16個,正在制定的凈水器地方標準1個,美國NSF凈水器標準6個,各種企業自己的標準據估計有數百個。

  以RO反滲透水質處理器(RO純水機)為例,住建部、衛生部、環保部等都有各自的行業標準或者規範,針對同一類産品,不同的政府部門就已經有五個標準。

  企業本身也會制定相應的標準。例如由輕工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准,美的公司牽頭制定的RO純水機標準;還有由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准,沁園公司牽頭制定的RO純水機行業標準等。

  不過業內人士稱,這些標準要麼覆蓋種類不全,要麼不是統一的國家標準。

  實際上,我國凈水器系列國家統一標準的制訂曾在2007年正式啟動。當年6月,浙江省慈溪市舉行“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凈水器及其系統標準化工作組啟動大會”,來自有關政府機關、衛生監督部門、産品品質監督部門、科研單位、檢測機構、行業協會以及製造各類凈水器的領軍企業共二十多個單位的負責人和專家們共商制訂凈水器國家標準大計。但時隔7年至今仍沒有正式出臺。

  專家呼籲,為了市場更健康的發展,國家應該及時出臺統一的國家標準,且強制執行,扭轉市場亂象。 新京報記者 梁薇薇

  國內凈水器標準情況

  已有的凈水器國家標準:2個

  ●GB/T19249—2003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

  ●GB/T19837—2005 城市給排水紫外線消毒設備

  凈水器行業標準:16個

  ●CJ3023—1993 活性炭凈水器(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CJ3026—1994 飲用水一體化凈水器(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CJ/T3066—1997 內磁水處理器(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CJ/T119—2000 反滲透水處理設備

  ●CJ/T204—2000 生活飲用水紫外線消毒器(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CJ/T168—2002 純水機(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CJ/T170—2002 超濾水處理設備(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CJ/T169—2002 微濾水處理設備(城鎮建設行業標準)

  ●ZBY99007—1989 礦化水器(原輕工業部標準)

  ●QB1979—1994 人工礦泉水器(原輕工業部標準)

  ●YY/T0280—1995 電熱蒸餾水器(醫藥行業標準)

  ●HG/T3313—1998 電子式水處理器(化工行業標準)

  ●HY/T060—2002 中空纖維超濾裝置(海洋行業標準)

  ●HY/T068-2002 飲用純凈水製備系統SRO系統反滲透設備(海洋行業標準)

  ●HJ/T270-2006 反滲透水處理裝置

  ●CAS124—2007 電解制水機(中國保健協會標準)

  地方標準:1個

  ●上海市地方標準

  ■ 觀點

  “安全和健康是兩個概念”

  凈水器凈化之後的飲用水健康嗎?

  李復興表示,飲用凈水器過濾之後的水也不見得就健康。安全和健康是兩個概念。“舉個例子來説,現在我國凈水器市場50%使用的是RO反滲透系統,也就是RO逆滲透膜技術所做的凈水器。這種出來的水安全但不健康。因為RO逆滲透膜技術出來的是純凈水,不僅去掉了很多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同時也去掉了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大量的國外醫學報道,長期喝純凈水不但對人體沒有健康作用,反而有負面作用。”

  根據國家現行的《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規定,自來水硬度不得超過450毫克/升,也就是説,人們所喝的水硬度只要不超過此標準,即為安全。

  但遺憾的是,不論是我國還是國際上,目前尚沒有關於健康水的標準。在世界衛生組織現行的飲用水標準中,也沒有提出水質硬度基於健康的標準值。

  “全世界的飲水標準都是安全標準,目前健康水標準還沒有出來,所以我們研究所研究二十年了,以此作為重點課題研究,就為了找一個健康水標準。這個標準在不久的將來將作為研究成果公佈。飲水不但要安全而且要健康。”李復興表示。 新京報記者 梁薇薇

  ■ 使用常識

  常更換濾芯至關重要

  凈水器的工作原理多是通過各種濾芯(例如PP棉、活性炭、反滲透膜等),去除水中的部分雜質污染物,進而達到凈化水質、去除異味的目的。因此,在購買凈水器時選擇合適的濾芯尤為重要。

  “選購凈水器時要注意凈水器‘水土不服’的問題。”李復興説道,目前有很多國外凈水器進入中國,但是各國的水質情況不一樣,尤其是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方、河流上下游、沿海內陸等的水質條件都不一樣,因此,一款凈水器走遍天下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説,要根據所在區域的水質情況,選購合適材質的濾芯。

  據介紹,我國不同地區的水質不同。北方地區高硬度水質和南方石灰岩地區,水中鈣、鎂離子含量較高,容易結垢,應選購帶離子交換樹脂濾芯的高級過濾凈水器。如果是生活在河流上游的居民,如廣東等地,不必選擇反滲透凈水器;而生活在江河下游的人,如江浙地區,則以反滲透凈水器為好,能更有效地濾掉雜質、有機物及農藥殘留等。一般來説,直接裝在水龍頭上的凈水裝置,使用的是微濾膜或介質濾芯,效果會比超濾稍弱一些。

  購買合適的濾芯後,“在使用過程中,時間過長兩年三年五年甚至不更換濾芯也是不科學的。”一位凈水行業人士表示。

  家用凈水器的濾芯屬於耗材,要定期更換。濾芯少則3個月,多則半年必須更換。一般來説PP濾芯3個月需要更換,活性炭濾芯6個月需要更換。

  專家指出,長期使用凈水器後,水中的雜質會堵塞濾芯,活性炭濾芯會吸附飽和,如不及時對凈水器進行清潔和換芯,凈水器不僅起不到安全飲水的作用,還會因為機器本身的二次污染,給家人的健康帶來威脅

  因此,李復興建議,使用凈水器時一定要注意三點:常維護、常清洗、常更換必要的材料器件。這三點除了消費者要學會外,更多的是銷售凈水器的公司要加強服務,主動提醒和到府更換。 新京報記者 梁薇薇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