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全球最大寶馬經銷商寶信汽車集團于近日發出聲明,稱其2014年收到寶馬給予經銷商51億補償中的5-6億元,從路虎捷豹收到1.5億元補貼。一豪華品牌經銷商稱,此結果給寶馬經銷商近兩個月的“抗爭”畫上了一個句號,讓其他仍在漫漫求補貼之路上的經銷商們有了動力,也預示著經銷商在與廠家溝通中的身份地位已逐漸變強。
利潤受損 導致經銷商與廠家矛盾激化
2014上海國際汽車經銷商峰會上,龐大總經理李金勇直指某韓係車廠,在去年車市下滑的情況下,仍然提出了18%的增長目標,只管維護自己的單車利潤、強行壓庫,不顧80%經銷商虧損,導致去年9月份有110家經銷商拒絕進貨。
去年11月28日,寶馬經銷商向寶馬中國提出五項訴求,拉開了經銷商公開抱團向廠家“要補貼”的序幕。隨後,進口大眾、奧迪、一汽豐田……等品牌經銷商也加入了“求補貼”的隊列。
很多業內人士稱之前從未見過如此情景,不過他們表示,這也是近兩年車市競爭激烈、經銷商渠道擴張網點鋪開、消費環境不佳等原因引起的。
據一合資品牌經銷商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一些廠家商務政策和壓庫行為等,導致經銷商庫存超限、價格倒挂,引發資金緊張,經營費用和財務費用大幅增加,經濟效益下滑,不少經銷商出現嚴重虧損。
而一些豪華進口品牌更陷入“虛報-供貨-積壓”的惡性迴圈怪圈中,最後導致旗下經銷商資金因庫存增加而凍結,連連賠錢。
“再這樣下去,大家都要關門了,必須聯合發聲引起廠家注意。”一“求補貼”的經銷商稱,他們要求廠家能相應下調銷售目標、改變考核政策,併發放一定的補貼幫助“過冬”。
車企反饋不一 大多承諾給補貼
在收到經銷商的訴求後,寶馬中國迅速做出反應,給予經銷商共計51億元的補貼。受寶馬“補貼事件”影響,奧迪、賓士相繼主動對經銷商進行了補貼,以緩解其銷售壓力。有媒體爆料,凱迪拉克也將於下月宣佈關於經銷商補貼的利好消息。
相較以上積極示好的車企,一汽豐田卻表現得模棱兩可。針對索要22億元補貼,一汽豐田並沒有正面回應,而是稱,其在2014年已經支付經銷商單車綜合補貼達5640元,返利水準達10.6%,佣金提升了0.2%至0.4%,總計33億元。這也意味著虧損過冬的一汽豐田經銷商仍未拿到廠商補貼。
同樣虧損嚴重的進口大眾、保時捷等品牌經銷商也在漫漫求補貼路上,截至目前,他們仍未收到來自廠家的回復。
優化考核體系適量下調目標
“向廠家要補貼是逼不得已的行為,其實我們更希望他們能根據市場環境,調整銷量目標以及考核制度,從良性競爭的角度做出點變化。”一豪華品牌經銷商負責人表示,“補貼解決不了根本,如果沒有質的改變,未來經銷商的生存會變得更加困難”。
對此,也有部分車企意識到經銷商的真實需求,紛紛做出改變以緩和與經銷商間的關係。如除了發放20.5億元的補貼,奧迪還決定於今年建立以支援為導向的新商務政策,建立結構簡單、優化的經銷商考核體系,讓經銷商較容易的拿到返點,鼓勵銷售。
一汽豐田雖未對是否補貼正面回應,但早前,他們曾表示已經通過下調銷售目標、控制銷售渠道的增加、廠家租借倉庫承擔了3萬輛庫存等手段給予經銷商“治本”的“補貼”,可旗下經銷商對此好像並未領情。
中國市場不是搖錢樹 還需理性競爭
近十年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導致各國汽車製造商逐步依賴中國市場,以此提振自身銷售和股價,“比如大眾,現在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銷售停滯不前,在歐洲又只能實現微幅增長。只能不停通過給中國市場加任務來保證全球銷量不跌。”一資深人士向媒體表示。
“雖然中國仍然承擔了汽車巨頭全球銷量比拼的重要職責,銷量導向在短期內難以更改,但也希望車企能擺正心態,不要拔苗助長,影響與經銷商的關係。”上述人士稱。 文/范亦婷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