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A股上市的汽車經銷商陸續交出2013年“成績單”,在國內汽車市場剛剛浮出水面的畸高“零整比”,正通過上市公司報表得到驗證。在這背後,到底是什麼讓汽車經銷商有底氣維持這並不正常的零整比?
修車賣件 遠比賣整車賺錢
中保協幾天前發佈了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調查覆蓋的18款車型中竟有10款超過400%,比值系數最高的某高端車型竟達1273.31%,通俗來説就是用一輛車全部零部件的花費,能買12輛同款新車。
就在消費者吃驚之時,A股的上市汽車經銷商通過報表告訴大家並不奇怪。2013年,多家上市汽車經銷商不僅維修及配件的利潤超過整車銷售的利潤,同時前者利潤率也遠超後者。銷售北京現代、上海通用、上海大眾、東風日産等品牌轎車的亞夏汽車(002607)在2013年年報中披露,這家一年賣出3.67萬輛汽車的經銷商,去年整車銷售收入45億元,但毛利率僅有2.42%;而維修及配件收入雖然只有4.2億元,但毛利率高達32.94%。
在深圳,上市公司特力A(000025)在汽車檢測維修及配件銷售上的毛利率達22.69%,而汽車銷售的毛利率僅為1.48%,修車毛利率是賣車毛利率的15倍。另一家上市公司龐大集團(601258)賣車的利潤率稍高,達7.22%,但是包括備件收入和維修服務在內,它的售後服務毛利率高達35.91%。
越是好車 零件與維修越貴
上市公司報表也顯示,一些國産自主品牌汽車的維修及配件毛利率並沒有高得離譜,專家稱,越是進口或合資品牌車,零整比可能越高。
據了解,主要銷售中華汽車的申華控股(600653),去年“汽車後市場”的毛利率僅有6.37%,它旗下4家經營中華品牌整車及配件銷售、維修等業務的公司,去年共虧損440多萬元。長城汽車(601633)2013年整車毛利率達到28.93%,但零部件毛利率為23.09%。
從經過調查得到的零整比數據,到相關上市公司發佈的報表,以及上市經銷商漳州發展(000753)在年報中高調地宣稱“把‘以修養店’作為汽貿的首要戰略”,這背後,是汽車生産廠商和經銷商的“抱團壟斷”。
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君表示,外國車企對中國市場和政策做了充分的了解,抬高了進口車或合資車零配件的定價,目的就是在零配件這一塊獲取巨大利潤。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表示,現在的汽車銷售與維修制度,也是促成汽車經銷商上市的條件。“未來如果打破壟斷,原先打包幾個4S店就能上市的好日子就不會有了。” 新華社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