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葛樹文奧迪週年考 對百年品牌注入創新內涵

2013-08-09 09:38 來源:中國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任一年時間,葛樹文的施政謀略日益清晰。如果説年初發佈的“領先者戰略”塑造了一汽奧迪通向未來的雛形,那麼不久前宣示的“百萬輛能力”則提供了實實在在的體系性保障。通過打造可以支撐百萬輛量級的體系能力,一汽奧迪有望保持在高檔車市場的持續性領先。

  正如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傑所強調的:“領先者戰略,一本經要好好念,念到底。”一汽奧迪將不折不扣地執行這個關乎願景與未來的指導性戰略。讓葛樹文頗感欣慰的是,自從去年7月份就任一汽-大眾奧迪執行副總以來,奧迪在華優勢更加明顯。按照領先者戰略所設定的49個KPI(關鍵績效指標),奧迪在多方面大幅領先。葛樹文自豪地説:“我們跑贏了大市,跑贏了競爭對手,一汽-大眾奧迪還在持續領先。”

  滿意答卷

  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井噴式增長後,今年高檔車市場發展趨勢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從去年12月份開始,連續6個月豪華車市場的增速低於整體乘用車,市場節奏驟然下滑,給上任不久的葛樹文著實來了一個下馬威。葛樹文也因此感嘆:“做奧迪比做紅旗難,紅旗沒對手,奧迪有寶馬、賓士兩個對手。”

  葛樹文敏銳地指出,隨著車市轉入微增長時代,消費者日益成熟,高檔車市場的競爭將由以往的拼産能、拼資源為主,轉為産品、服務、品牌、用戶形象等全方位深入比拼的時代。也因此,一汽奧迪制定了以“用戶愉悅”為核心的“領先者戰略”,意在實現品牌形象、市場份額、産品實力、用戶滿意度、經銷商網路和僱主形象的全面領先。

  特別是對品牌形象的提升,這也是他就任以來下大力氣推進的環節。“對於品牌我們正在逐漸梳理,並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詮釋,比如説Land of quattro見地未來戰略。”

  葛樹文再次明確,奧迪的“領先者戰略”總體目標是:2015年之前在中國引入42款新産品,實現70萬輛銷售目標。不僅如此,奧迪更需要通過完善渠道佈局和提升品牌體驗,在品牌尊貴度、員工滿意度和用戶滿意度等指標上達成NO.1。

  不僅是銷售增幅,多方面反饋來的數據讓葛樹文對達成既定目標信心更足。“目前市場調研的結果也比較好。在SSI銷售服務滿意度這一塊,J.D.Power剛剛發佈的數據顯示,一汽-大眾奧迪連續9年第一;雖然CSI售後服務滿意度數據還沒有發佈,但我有信心奧迪在高檔品牌還是第一。”

  相對於競爭對手,一汽-大眾奧迪的經銷商更加體會到共贏的喜悅。上半年一汽-大眾奧迪又有28家經銷商開業,總數達到了309家。擴張的不僅是規模,渠道的經營品質,包括盈利能力,都在穩步推進,達到了當初的預期。“可以説,我們交了個滿意答卷,我們還在持續領先。”

  持續領先

  提前3個月實現第二個百萬輛目標,葛樹文感受到了欣喜與自豪,但更多的是責任與壓力。他告訴記者:“我們不會因此而懈怠放鬆。真正的成功,不在於今天的你有多麼優秀,而在於未來將有多優秀。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品牌和服務,保持並擴大在市場上的領先。”

  葛樹文介紹,從上半年數據統計來看,豪華車的三大品牌其中有兩個品牌的價格折讓遠遠超過奧迪。他認為,在豪華車市場,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性會越來越弱。由於豪華車在物理特性上的訴求基本都差不多,因此將來更加關注的是對品牌的感性訴求。

  “現在看,我認為豪華車市場的競爭會從價格轉移到後面來,比如説服務、滿意度、客戶愉悅、客戶尊貴等,這些都是方向。未來豪華車市場真正要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品牌的核心精神:到底是什麼人在開這個車。奧迪現在鎖定的未來方向,作為一個豪華車品牌,它的尊貴度是我們要訴求的,但是它的尊貴不是過去的尊貴,不是由權力帶來的貴,我們稱之為‘進取的尊貴’,即進取、努力和提升,以此推動社會發展。”

  關於奧迪用戶形象的再梳理定位,將是葛樹文下一階段的重點課題。他首次透露,未來奧迪的用戶形象將從3個維度進行解讀:思想者、創造者以及領導者,從而詮釋奧迪“進取的尊貴”。與此同時,繼年初投放的3款混合動力車型外,奧迪將繼續在産品中注入先進的技術,“幾乎不在乎成本,目的就是讓奧迪用戶體驗到未來感,我們將其稱為“未來已來。”

  上任僅僅一年,無論品牌形象還是市場行銷,葛樹文正多維度、大縱深地對這個百年品牌注入創新內涵。毫無疑問,從領先者戰略開始,奧迪將更多地融入和改變中國高檔車。(管宏業)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