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車展新增動態體驗區,“蹺蹺板”項目展示參展車輛的性能 記者 陳夢澤 攝
今非昔比。
1985年,首屆上海車展舉行的時候只有73家參展商、展出面積僅1.5萬平方米,觀眾看到的主打新車是桑塔納。
28年過去,正在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2000家廠商展出整車1300輛,全球首發車111輛,概念車69輛,開幕首日迎來15.2萬客流,創歷史新高……與全球其他國際A級車展相比,上海車展最年輕但成長最快。
本屆車展繁榮與熱鬧的背後,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和“由中國人開發、為中國人製造”的合資自主品牌的集體發力。經過十多年的磨練和洗禮,這股“中國力量”的崛起正成為上海車展的“新鮮血液”,並有望成長為推動上海車展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個性化標誌。
上海車展的影響力和地位已毫不遜色于全球五大車展。在如火如荼的中國車市推動下,上海車展能否執世界級車展之“牛耳”?本屆上海車展正試圖給出答案。
消費需求旺盛 個性色彩不濃
作為上海車展承辦單位,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裁顧春霆1998年起參加上海車展組織工作,經歷了上海車展的初創階段、成長階段直至今天,中間的酸甜苦辣很少為外人所知。
不過,顧春霆更願意把上海車展的成功歸功於“天時、地利、人和”。“上海車展的成長期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和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日漸成熟期。”顧春霆表示,相對飽和的歐美市場,中國目前穩居全球汽車産銷第一,且潛力巨大。事實上,從傳統五大車展的發展軌跡來看,車展的發展與市場需求密切相關。當前眾多中國消費者渴望擁有自己的汽車,車展人氣因此持續不衰。
上海車展同時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上海既是經濟中心,又是交通樞紐中心,還是汽車製造中心,這與法蘭克福只是交通樞紐、底特律只是汽車製造中心有很大的區別。業內人士坦言,與國際五大車展多數明顯帶有地區傾向性,如東京車展日係車佔主導、法蘭克福車展德係車佔主導不同,上海車展可謂百花齊放。各大車企都能在車展上找到自己的目標客戶。此外,上海車展以乘用車、商用車和零部件並舉,其零部件展區是全球A級車展中最大、最全、層次最高的。在日本和歐洲汽車市場停滯不前,傳統五大車展(底特律、法蘭克福、日內瓦、巴黎、東京)日漸式微的大背景下,上海車展與頂級車展的距離正越來越小。
大而全,卻缺乏足夠的個性。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巴黎車展的優雅、東京車展的細膩以及日內瓦車展的奢華已成為這些車展的獨特魅力,但中國的車展難有令世界羨慕的特色。“目前可以看到的10年或20年,上海車展還會繼續紅火,但不代表20年以後還能有這樣的人氣和關注度。”顧春霆因此認為,上海車展要長盛不衰,須有獨特的中國元素,打文化牌很重要。
中國力量崛起 研發設計欠缺
一股中國力量不容小覷。自主品牌方面,奇瑞、吉利等車企在歷經痛苦的戰略轉型和調整之後,正逐步收穫豐收的喜悅。本屆車展,國內六大汽車集團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以集團陣容全線出擊,充分彰顯了國內自主品牌的集體自信和整體實力。
之諾、朗世、華騏、首望、天越、開利、理念、啟辰、寶駿……車展現場,一批全新的汽車品牌也引人關注。合資自主品牌,這一中國特色的全新品牌發展模式,歷經多年爭議之後,在今年上海車展集中發力。廣汽本田推出的全新理念S1打出了“由中國人開發,為中國人製造”的口號;華晨寶馬推出了自主品牌“之諾Z1NORO”,“之”代表其中國文化的屬性,“諾”指信守承諾……“這股中國力量的崛起正賦予上海車展新的內涵,”顧春霆表示,以往的上海車展雖然熱鬧,但多是外資、合資品牌唱主角;而今,國內自主品牌和合資自主品牌在經過10多年的市場洗禮後集體發力,為上海車展輸入了“新鮮血液”。
“中國已成為全球汽車最大消費國和生産國,但是還未成為汽車研發中心,”一個展商説。如其所言,今年上海車展引進了不少汽車改裝展商,但汽車研發設計領域的參展企業屈指可數。汽車研發設計依然是上海車展一塊不容回避的“短板”。
車展文化初現
引領作用不夠
展館內摩肩接踵的人流密度如故,但與往年相比,本屆上海車展有了最大的變化:多數展臺不配模特,往年車模著裝越來越暴露的低俗趨勢被明文禁止,以震撼級音響勁歌熱舞爭奪眼球的場面也不多見。室外場地上,參展車輛爬山坡,過木橋,越水池,蹺蹺板,動態展示各項性能。作為本屆車展的一大創新,由“靜”而“動”的車輛展示讓車展回歸“本色”。當車模成為配角,車展終於成為專注于展示新車和汽車文化的場所。
“與歐美國家相比,汽車進入中國家庭的時間很短,距離培育自己成熟的汽車文化更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業內人士坦言,儘管車展觀眾相比10年前已成熟很多,但相當部分觀眾進車展看的只是熱鬧。此外,從專業觀眾日開始,客流暴漲,展廳內摩肩接踵仍是困擾上海車展的難題。尤其是豪車集中展示的N1館,在如此擁擠不堪的情形下,再精緻的展臺也難以傳遞汽車文化的氣息。
上海車展還缺些啥?一是在引領汽車工業先進技術發展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二是在引領消費者對汽車的認識、理解、使用和培育成熟的汽車文化方面還任重道遠。“本屆車展111輛全球首發車、69輛概念車還是太少,”顧春霆表示,希望有更多的車企將研發中心集中到上海、落戶中國,只有更多的車企將新車發佈重點放在上海,上海車展的含金量才會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成熟的汽車文化將讓上海車展更有底氣問鼎頂級車展。(首席記者 薛慧卿)
世界五大車展式微,上海車展能執“牛耳”否?
這麼問,並非“趁人之危”,而是“彼竭我盈”。説“彼竭”,略有點誇張,而“我盈”,完全是事實。“我盈”,盈在何處?在市場!市場大,帶動車展火,是順理成章的。
我們的車展,火則火矣,但顯然還有短板,那就是文化。今年的上海車展,在禁令之下,車模喧賓奪主的現象,有所收斂。但是,車展上汽車文化的氣息,仍然很弱。
汽車,雖然是工業産品,但它的設計、製造理念,折射出來的,是一個國家的人文精神。大家耳熟能詳的所謂美係、德係、日係,其風格,就跟各自國家的國民性格有關。汽車文化的內涵,相當豐富。汽車市場的競爭,也是文化的競爭。
汽車文化薄弱,當然跟汽車進入中國家庭時間尚短有關,更與自主品牌研發薄弱有關。但這個,並不是藉口。車展,就應該具有引領作用,引領的,不僅是汽車市場,還有汽車文化。
或者可以這麼説——我們的汽車文化成熟之時,便是執世界級車展“牛耳”之日。(江硯)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