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2013中國高新技術論壇資本市場專場上表示,互聯網金融將使整個金融體係發生基因式突變,是打破金融行業壟斷,提高金融效率的核心內容。中國金融即將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
吳曉求表示,30年來,中國金融體係沿著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仍存在三大缺陷:市場化程度不夠導致金融效率相對較低;金融結構彈性低,吸收和平滑風險的能力弱;開放度不夠,國際化程度低,難以全球配置資源,並在全球分散風險。
吳曉求認為,對現存金融體係提出全新挑戰的力量源自互聯網。“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重構已在‘雙十一’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互聯網下一個要重構的產業一定是金融產業。”以互聯網為平臺構成的金融服務模式,具備整合信息流的特殊力量,克服了傳統金融體係中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交易透明化。而互聯網作為一個競爭者,在分享金融產業超額利潤的同時,也會促使超額利潤平均化。“例如,支付清算,在沒有互聯網技術的時候,傳統商業銀行的操作模式既影響到交易雙方的成本,還影響到交易雙方的效率。互聯網進入之後,會使支付清算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可以在瞬間完成。”
吳曉求認為,互聯網金融會重塑中國金融,而且是一個最重大的變革力量。原因在于,互聯網金融重新搭建了一個快速、高效、低成本、高信息化的基礎平臺,從而塑造了一個全新的金融運行結構。對傳統金融的結構而言,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異物”,但這個“異物”可能會使整個金融體係發生基因式變革。(記者 張倩怡)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