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內,將推動全市85%以上的建會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全市職工工資和低收入職工家庭生活支出情況的日常監測網絡,從源頭參與最低工資標準制定;切實增強協商合同實效。昨天,北京市總工會正式發布2015年至2018年北京工會深入推進集體協商行動計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總工會北京市工會推進集體協商工作會議上獲悉,本市自2010年開展全市工資集體協商試點,至2014年在全市企業、行業層面全面推開,目前,全市簽訂集體合同1.78萬份,覆蓋企業9.26萬家,覆蓋職工達到281萬人。
三成建會企業仍未開展工資集體協商
5年來,通過工資集體協商,使本市職工收入分配走上了平等對話、理性協商的正確軌道,但仍存在問題。據集體協商信息統計庫顯示,截至目前,本市未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仍佔已建會企業總數的33.8%,一線職工工資相對偏低、增長相對緩慢;還有一些集體協商內容空泛缺乏實效,擺形式、走過場,並沒有真正反映企業和工會的談判成果,對于維護和保障職工利益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在最新發布的未來四年工資集體協商行動計劃中都將逐一加以改進。
各級工會源頭參與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
據了解,從現在起到2018年,推動全市85%以上的建會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百人以上建會企業獨立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保持90%以上;百人以上典型示范企業達到70%。
2015年為鞏固協商成果年。今年,市總工會將著力解決一批無正當理由拒不協商的企業建制問題。同時,將源頭參與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市總工會將建立全市職工工資和低收入職工家庭生活支出情況的日常監測網絡,指導區縣、產業工會做好相關數據信息採集,加強對職工收入和生活支出狀況的調研分析,向政府提出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建議。
2016年為推進規范建制年。建立完善集體協商質量評估體係和工作機制,依法規范協商代表產生、集體協商、審議備案公布和協議履行程序。
2017年為提高協商質量年。依據集體協商質量評估體係,明確工資集體協商質量標準,通過對形式、內容、程序、協商、履約、評價等方面測評,推出一批質量達標、效果明顯的典型示范企業。
2018年為增強合同實效年。對工資集體合同履行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對違反合同約定、損害勞動者權益且拒不改正的典型予以曝光。
新聞內存
工資集體協商職工和老板談什麼?
企業獨立協商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及調整幅度;本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獎金、津貼、補貼的具體數額及分配辦法;加班工資;勞動定額標準和計件單價;社會保險及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的與工資相關的其他事項。重點應圍繞一線職工工資增長水平、高技能人才鼓勵機制、女職工特殊保護、農民工和勞務派遣工工資同工同酬問題開展協商。(記者 王薇)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