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蘋果iPad Pro難以成為微軟Surface Pro殺手

2014-08-29 09:30 來源:賽迪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國外媒體報道,自蘋果發佈iPad Pro的傳言出現以來,業內一直在揣測其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儘管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能證明它的存在。但彭博社昨天報道稱,蘋果代工合作夥伴已經開始生産一款12.9英寸iPad Pro。

  在部分科技論壇上,iPad Pro的比較對像是微軟Surface Pro。iPad Pro可能是一款全能型産品,甚至成為蘋果未來財務成功的助推器。但我們有理由相信,iPad Pro 難以成為Surface Pro殺手。

  缺乏英特爾支援

  Surface Pro 3最大的特色是,它基本上是裝在平板電腦外殼中的筆電。它配置英特爾的移動版Haswell晶片,這使得其計算能力可以與高端筆電和超極本媲美。另外,Surface Pro 3提供了Windows桌面系統的全部功能,這使得重度用戶能執行要求頗高的計算任務。

  另一方面,iPhone和iPad配置ARM架構晶片。蘋果尚未正式宣佈iOS平臺支援x86和x64架構。與英特爾Core系列晶片相比,ARM架構晶片更節能,但運算能力也差一大截兒。其結果是:iPad用戶被迫再另外攜帶一台筆電,完成視頻編輯、3D渲染等對運算能力要求頗高的任務,而Surface Pro則可以完全勝任這些工作。

  如果蘋果的目標是蠶食Surface Pro的銷售,它就需要發佈一款定位相似、配置x86晶片的iPad Pro。但這要求蘋果發佈支援英特爾晶片的全新iOS版本。這種排他性是Windows RT成為財務災難的原因之一。由於Surface RT銷售疲軟,迄今為止微軟Surface業務部門已經虧損了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億元)。

  蘋果重蹈微軟覆轍,僅為一款設備發佈一款全新作業系統是極其不可能的。這基本上意味著iPad Pro將配置ARM架構晶片,在計算能力上無法與Surface Pro 3叫板兒。

  缺乏桌面支援

  值得考慮的另外一個因素是,除支援Metro界面外,Surface Pro系列平板電腦還支援完整的Windows桌面界面。重度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Surface Pro用作筆電或平板電腦。這一模式擴大了Surface Pro的目標客戶群,迎合更多用戶的需求。

  但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2012年曾嘲笑筆電-平板電腦二合一産品,“任何産品都可以融合,但問題是,這樣的産品會有折衷,總會讓部分用戶感到不滿。烤箱和冰箱也可以融合,但用戶不會對這樣的産品滿意。我們不會湊這個熱鬧。”

  除非庫克食言,iPad Pro不會帶有桌面界面。這在財務上有意義,因為迄今為止微軟Surface部門一直在“失血”。但是,與iOS、安卓或Metro界面相比,對於重度用戶來説,桌面界面使用效率更高,也更節省時間。這意味著iPad Pro無法真正進入Surface Pro的領地,iPad用戶仍然繼續需要一台臺式機或筆電,完成日常任務。

  應用數量有限

  Surface Pro和iPad Pro顯示屏尺寸可能相似,但它們的功能有很大區別。Surface Pro配置有桌面版Windows,因此用戶能夠運作辦公軟體,以及MATLAB、Turbo C或Modelsim等工程軟體。事實上,Surface Pro有500萬款軟體可供選擇。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微軟很可能統一多個Windows 9版本的API(應用編程介面)。這意味著,開發人員為一種設備開發的應用,也可以在其他設備上運作,這會進一步增加Windows設備可用的軟體數量。

  去年,蘋果應用商店僅包含90萬款應用。這意味著重度用戶和企業客戶可能無法為iPad Pro找到合適的軟體。這反過來意味著,Surface Pro在筆電-平板電腦二合一産品領域的主導地位是安全的。

  12.9英寸iPad Pro為醫生、建築師等專業人士解決了數個與顯示屏尺寸有關的問題,它也可能是比當前的iPad Air更好的娛樂設備。但對於日常和要求頗高的計算需求,iOS平臺在處理能力或功能方面都不足以取代Windows/Mac OS。出於這一原因,認為iPad Pro將蠶食Surface Pro 3銷售是不明智的。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