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中國美食何時全球連鎖 年輕一代在路上

2015-11-17 09: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為什麼一直沒有世界級餐飲企業呢?”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一直遺憾的是,“我們總說中國是烹飪大國,但是為什麼中國出不了‘麥當勞’?我們有3000年歷史,怎麼一出國門,就不那麼靈了啊?”

  北京全聚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這位前董事長兼總經理,記得上世紀80年代自己剛到任的時候,最愁的是老百姓吃飯難的問題。改革開放後餐飲業逐步發展。今年,餐飲業增幅保持在11%,民營企業百花齊放。

  中國烹飪協會舉辦的全國餐飲產業青年創業創新項目選拔賽近日已經決出十強,總決賽將于11月18日舉行。姜俊賢對這些創業者寄以厚望。他很清楚,這個古老的行業迎來了年輕力量。

  互聯網給餐飲帶來什麼

  “客流量你明白嗎?你站在這胡同門口,別說人了,把路過的狗都算上,一個小時能有多少?”2009年,北京女孩王穎和丈夫的火鍋店計劃遭到這樣的反對。如今,旗下已經有3家連鎖品牌餐飲的她回想起來,自己先哈哈大笑了。

  當時,小夫妻剛結婚,合計著拿份子錢出去玩不如開一家店。北京南城胡同長大的丈夫相中了一個小胡同。它太小了,地圖上都找不著,並排過兩個自行車都費勁,但房租便宜。

  他倆請了一些幹餐飲的叔叔前輩幫著出主意。到了胡同門口,叔叔們車都沒下就說:“是在這個胡同里嗎?那我別進去了,一幹就是賠。”

  王穎和丈夫覺得不甘心。他們總共花了11萬元把小店折騰起來,桌椅買了二手的,壁畫則是王穎自己畫的,店里擺賣80後熟知的小玩意兒。味道上則不馬虎,兩個人專門去了重慶,找老師傅學了火鍋的做法。開張營業,一份串串香5毛錢。

  叔叔們沒想到的是,年輕人的習慣在變化。

  第二個月,小小的胡同口就開始排隊了。第三個月,有客人發了帖子,推薦這家老板愛聊天、吃飯有氣氛的胡同小店。第二年,他們擴租了半個小院,開了新餐廳,取名八號院。餐廳接待80後,進門還得查身份證。

  2013年,王穎辭掉了工作全職幫忙。這之前,家里還要求夫妻兩人里總要有一個拿穩定工資的,現在也逐漸意識到這份事業的前景。2014年,北京特色餐館“局氣”在北京南站附近開了第一家店,很快有了兩家連鎖店,第四家也在裝修之中了。

  現在回想起來,王穎也會覺得奇妙:怎麼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鑽小巷子吃私廚了呢?她覺得自己算是沾互聯網傳播的光最早的一批人,後來她開餐館,也並不看中位置,“不是說開在王府井就一定火,有老北京味兒最好”。

  “沒有互聯網,餐飲行業也一樣發展,但是傳播速度會慢。許多人堅持餐飲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東西,這個觀點我十分讚同。但是互聯網能讓餐飲更快更好地發展。”“包子哥”劉伯敏不讚成互聯網是噱頭的說法。

  這個今年才26歲的甘肅小夥子在南京將一家2005年就存在的早點品牌經營得有聲有色,將最初的20家門店發展到160家。

  在他看來,互聯網除了宣傳,能發揮的功能還有更多。這家賣包子的品牌有了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和手機App。與大眾點評、微信、支付寶等係統相連,賣包子的收支係統也變得一目了然。客戶到店後,無需排隊,無需服務員點餐,自己掃微信二維碼即可進行點餐支付,省去排隊的繁瑣,也可以前一天晚上下單,第二天直接領取。

  “互聯網也能倒逼餐飲的品質。只有你的產品質量夠硬,才能經得起互聯網的傳播,才能經受住考驗。” 劉伯敏說。他們現在開始用互聯網開辟監督渠道,讓人人都可以關注產品質量。

  王穎明白,吃飯這件事兒,聽了再多宣傳,一入口味道不行,就沒有然後了,“互聯網是加分,餐飲是基礎,所以,不一定是互聯網+餐飲,而是餐飲+互聯網”。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