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同仁堂陷汞超標危機 藥品在港被召回

2013-05-22 08:50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核心提示

  由於缺乏藥物成分的毒理學研究,中醫對藥品劑量指標更多的是依靠經驗,這也是行業內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陷。而在另一方面,包括一些老字號在內的中藥知名品牌頻發品質危機,更是為中藥生産的安全性敲響了警鐘。

  百年老店同仁堂近來可謂麻煩不斷。繼同仁堂“健體五補丸”被檢測出水銀(汞)含量超標,遭香港衛生署發佈公告召回後,日前又被曝旗下另外兩款産品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的硃砂成分含量分別超標。

  事實上,陷入重金屬超標風波的遠不止同仁堂一家,此前六味地黃丸、雲南白藥、漢森四磨湯等均被捲入類似爭議事件。業內人士表示,老字號中藥品牌頻頻發生品質危機為中藥生産安全性敲響了警鐘,而雲南白藥、同仁堂等知名企業紛紛“中招”更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藥品被指汞含量達上限5倍

  日前,北京同仁堂一款名為“健體五補丸”的中成藥因水銀含量超標,被香港衛生署下令從市面收回。香港衛生署在通告中稱,衛生署人員在日常監測中發現“健體五補丸”(註冊編號:HKP-08760,批次編號:1033946)樣本水銀含量為上限標準的約5倍,因此下令回收。初步調查顯示,該藥品在內地製造。目前,香港衛生署正著手調查,調查結束後將移交至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由後者決定是否採取紀律行動。

  同仁堂方面對此回應稱,目前正開展自查工作。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後有媒體調查發現,同仁堂集團旗下多款常用藥品都拿硃砂入藥,而硃砂的主要成分就是硫化汞,被證明含有劇毒,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被禁止入藥。

  據業內人士透露,同仁堂集團現有的定心安神、清熱解毒等常用藥品中,近40種藥品含有硃砂成分;在小孩可用藥中,也有約三成含有這種成分。以同仁堂集團兩種産品為例,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的硃砂成分含量分別是17.3%及0.72%,遠超國際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5個月內,同仁堂已是第三次遭遇“品質門”。今年1月,北京同仁堂總統牌破壁蜂花粉片被曝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以使食品達到藥品的功效,但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4月,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地黃在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2年下半年基本藥物品種藥品抽檢結果中,被檢出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項目不合格。

  重金屬超標將嚴重危害健康

  在宣佈召回“健體五補丸”的同時,香港衛生署呼籲市民立即停用“健體五補丸”,如果服用有關中成藥後感到不適,應尋求醫護人員的意見。據悉,急性汞中毒可引發口腔發炎,長期攝入汞則會引發神經系統和腎臟受損。

  既然汞、硃砂等被允許在中藥中使用,為何又會遭到監管部門的公告召回?武漢協和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醫師王全勝對此表示,以硃砂為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硃砂的日用量可在0.1g~0.5g之間,但長期使用或過量使用會對腎臟、肝臟造成嚴重的功能損害,血液、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傷害。“中醫的缺陷在於缺乏藥物成分的毒理學研究,劑量指標更多的是依靠經驗。”王全勝表示。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資訊中心副主任蔣爾國表示,雖然國家對重金屬含量有相應的要求,但對硬性標準的要求是最近兩三年才開始的,由於技術和設備的限制,很多地方還做不到位,目前正在完善的過程中。

  北大縱橫醫藥合夥人史立臣認為,要嚴格控制重金屬含量,首先是原材料必須反覆檢驗,避免種植過程中的重金屬污染和不良商販摻入重金屬增重等;其次生産過程中要保證沒有重金屬,建議中成藥企業應重新對主銷品種進行四期臨床檢驗,包括毒性檢測和不良反應等,避免主銷品種可能遭遇的風險。 南方日報

  新聞連結

  污染凍肉成燙手山芋

  金鑼稱將無害化銷毀

  4月1日,德州(臨邑)金鑼肉製品有限公司一作業車間內曾發生氨氣泄漏事故。事發當時,該冷凍庫正在進行出庫作業,庫內有已包裝好的速凍肉成品16.175噸。但對於這批産品是否已被污染等疑問,金鑼方面迄今為止仍無法拿出一份檢測報告。近日金鑼集團發佈一份澄清聲明,表示正“積極協同主管部門,尋求山東省和國家相關權威檢測機構申請檢測”,聲明還稱,“由於我國還沒有檢測氨氣對食品影響的國家標準,此次檢測也不屬於國標規定檢測範圍內的項目,雖經過多方一個多月的努力,但短期內仍無法形成最終檢測報告。”

  在上述聲明中,金鑼表示將“對所有相關産品做無害化銷毀處理”。第一財經日報

  標簽:硃砂金鑼健體重金屬香港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