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香港推出投資移民計劃10週年紀念日。在過去10年,約有1.86萬人通過該計劃獲批赴港定居,共為香港帶來約1500億元(港元,下同)資金。不過有香港媒體稱,投資移民計劃也帶來一些副作用,應做檢討。
據香港《太陽報》27日報道,港府2003年10月27日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當時最低投資額為650萬元,最初幾年只收到幾百宗申請,之後穩步上升。7年後,港府將門坎調升至1000萬港元,並剔除房地産投資,當年一度出現趕末班車潮,申請數達6700多宗,幾乎是前一年的一倍。截至今年6月,投資移民申請累計約有2.9萬宗,約1.86萬人獲正式批准來港,當中87%是有外國永久居民身份的內地人。投資移民計劃共給香港帶來1478億元資金,其中1054億元是投資指定金融資産,其餘是投資房地産。報道稱,今年港府可能重新檢討投資移民計劃,現在沒有定案,但坊間流傳門坎將再次調升。
香港《東方日報》27日評論稱,港府當年為了擺脫“非典”後經濟低迷的困局,推出投資移民計劃。該計劃對幫助香港走出“非典”低谷,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引發一些社會問題,尤其是推高物價及樓價最受爭議。文章認為,港府日前推出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除了檢討輸入海外專才及優才,投資移民計劃也應一併考慮。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比錢財更重要。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