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用一款打車軟體(快的打車)在北京東三環一街道搜索出來的附近的計程車(2014年4月11日攝)。面對計程車司機“生存難”和乘客“打車難”的呼聲,是該對行業壟斷的根基動刀,還是該對專車執法“一刀切”?近期圍繞“滴滴專車”等引發的風波和爭議,觸碰到計程車業改革的深層問題,重堵不重疏、治標不治本,靠壟斷利益生存的計程車行業還能走多遠?新華社記者羅曉光攝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 隨著計程車集體停工罷運事件的發酵,各地交通管理部門開始相繼叫停專車業務。近日,相關媒體報道,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將大力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和手機軟體從事非法運營的社會車輛。這是北京首次公開認定私家車通過打車軟體拉活屬於非法運營。
從去年開始,滴滴專車、一號專車、易到用車、AA租車、Uber等等網際網路和手機租車軟體逐漸興起直至火爆。一方面,頻繁的價格戰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往日火爆的計程車業務明顯受到專車業務的擠壓,利益相關方角色發生轉換;另一方面,在監管的空白區確實存在灰色地帶,私家車挂靠租賃公司等非法運營行為頗受質疑。
多地遭禁之後,專車業務是否會就此折戟退出市場?打車難問題仍待解決,專車服務又遭圍剿,消費者需求又該如何滿足?專車在多地被叫停之後,仍有許多問題未完待解。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