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京限購的全面取消,如今全國仍執行限購的城市僅剩珠海、三亞和四個一線城市。預計珠海和三亞取消限購指日可待,而四個一線城市則不會輕易鬆綁,這體現了分類調控的指導思想。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市場低迷現狀,取消限購遠遠不夠,信貸政策也需配合。
從整個限購政策鬆綁的過程來看,源頭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分類調控的指導要求,多個限購城市開始蠢蠢欲動,限購鬆綁傳聞四起,但沒人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直至6月底,呼和浩特打響了全國限購鬆綁第一槍。隨後,加入鬆綁行列的城市陸續增加,但不少城市只做不説,暗自執行。
到了7月份,新任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明確表態,要進一步落實分類調控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好本地區調控工作,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於是,從8月份起,各地政府陸續放鬆限購。
當初提出限購政策是為了抑制投資投機,在房價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城市,要在一定時間內採取臨時性措施實行限購。如今各地市場供需情況已發生變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三線城市平均去化週期已高達26個月,超出警戒線。所以,在供過於求的城市取消限購合情合理。個別供應嚴重過剩的城市甚至以財政、稅費補貼等形式刺激樓市,也符合分類調控的指導思想。
不過,取消限購等救市措施雖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卻不能根本改變市場成交低迷現狀。因為一小部分人的購房資格問題解決了,更多人的購房能力問題仍沒有解決。而解決購房能力問題最關鍵的是信貸政策。因此,除了限購需要分類調控外,信貸也應該符合分類調控的要求。
當前的房地産市場自住型和改善型購房需求佔據主導地位,這部分人購房理應得到信貸政策支援。
因此,原來首套房“認房又認貸”的信貸政策亟須調整,同時,進一步下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這樣才能拉動住房消費市場,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發展。
儘管房地産業已告別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但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力地位沒有改變,地方財政收入的“頂梁柱”地位目前來看也沒有改變。數據顯示,2013年,與房地産業密切相關的土地出讓收入達4.12萬億元。為了防止信貸壓制而導致部分城市房地産崩盤增加經濟硬著陸風險,房地産領域的差別化信貸政策亟須鬆綁。證券時報記者 張達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