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銀監會今年監管的重頭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整治的前奏已經響起。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家商業銀行事業部制改革已在籌備中,銀監會事業部制改革指引也即將下發各家商業銀行。與此同時,配合事業部改革的措施還有對産品監管和資金應用監管,包括了對理財資金投資非標限定及相關産品資訊披露要求。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了解到,市場流傳商業銀行將實行ABC分類持牌經營的做法可能暫時被擱置。
雖然銀監會主導的這種做法有利於銀行理財的分類監管,但是無疑對一些中小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理財業務影響較大。銀監會為此召開了數次銀行理財業務座談會徵集意見,目前看來傳言中的分類監管方式會有一些變化。
“在銀監會強化銀行理財監管的同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也在面臨轉型。按照國際銀行的發展模式,國內商業銀行理財將逐漸向大資管業務靠攏,也就是從‘借錢賺錢’向‘管理錢賺錢’轉型。”光大銀行資管部總經理張旭陽表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將取決於銀行服務、平臺等軟性實力。
監管胎動
在銀監會127號文圍堵銀行同業非標之後,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成為了市場的下一個焦點。實際上,銀監會醞釀規範銀行理財業務由來已久,今年被正式列為了兩項重要工作之一。
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岩岫5月27日在光大銀行“陽光理財十週年”活動上表示,今年銀監會對理財産品監管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強調“柵欄原則”,在“柵欄原則”的指導下,對理財産品進行風險隔離,實行統一歸口管理,分類開展業務等。同時,還要推動理財業務的事業部管理制度和銀行創新業務。
王岩岫認為,十年來銀行理財每年的平均增長超過50%,規模截至今年一季度達到了13萬億元,品種多至5萬種,絕大多數産品到期兌付,平均理財收益也在4%以上。但是,銀行理財在規模擴張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王岩岫表示,在銷售端,銀行銷售人員的誤導引起了客戶的投訴;在投資端,銀行理財業務的不透明,導致內部交易、利潤和損失轉移等情況時有發生。 按照他的説法,銀行理財不是影子銀行,而是在銀監會有效監管之下。在這一定性下,針對這些不規範的做法,銀監會必須強化監管。
王岩岫透露,此前銀監會就銀行理財非標投資佔比規定了不得超過餘額35%及總資産4%,目前各家商業銀行基本達標。就監管風險隔離來看,銀監會也在不斷推進銀行理財産品的單獨建賬及完善資訊披露的相關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銀監會效倣基金的監管模式,投入使用了一套資訊錄入系統來監管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的投向。每款産品都必須在系統上登記在案,而每款産品的具體投資及投資變動也細化到具體的標的上。
按照監管層的思路,在完善資訊披露、投資有公允評級和價值的標的基礎上,銀行理財産品才能打破目前剛性兌付現狀。
分類監管博弈
對於銀行理財業務分類監管問題,銀監會此前已經召集少數銀行理財部門人士座談,而市場流傳經營理財業務的銀行將分ABC三類持牌經營、分類監管。其中,C類銀行只能代銷,而不能自主發行管理理財産品;B類只能投資高等級信用債、金融債等風險等級相對較小的標準化資産;A類投資範圍最廣,可以投資“非標”資産。
在5月27日光大銀行活動上,王岩岫肯定了分類監管思路,但是對分ABC三類持牌經營一事只字未提。記者了解到,對銀行理財業務分ABC三類持牌經營的做法可能眼下遇到阻力,來自於部分中小股份銀行及城商行的意見分歧。
“商業銀行在銀行理財業務上分ABC三類持牌經營是銀監會和部分銀行的最初設想,但是這種對業務的硬性限制肯定會對部分銀行理財業務造成衝擊。一些銀行肯定是不同意這種做法的。”一位商業銀行人士表示。
該人士認為,以城商行為例,受制于銀行規模和網點數量,原本理財業務的成本就要比大型銀行高,如果僅僅只是拿到C類牌照,那就意味著連理財産品的發行權利都沒有了,銀行間理財業務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該人士認為,銀監會分ABC三類持牌經營的方案得到了多家大銀行的認可,但是小銀行意見較大。從目前看,方案暫時不會很快出臺,仍需要協調多方關係和探討政策具體落實方式。“可能監管層在嘗試尋找一個有效折中的辦法。”
相比分類監管,商業銀行理財事業部制改革可以説是呼之欲出。此前就有傳聞稱銀監會已召開銀行理財事業部制改革管理辦法內部徵求意見會,意見稿近期就會下發。
今年1月初,銀監會在2014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就表示,要深入推進銀行業改革開放,推進銀行事業部制改革;且對於理財業務,建立單獨的機構組織體系和業務管理體系。
所謂的事業部制,就是由總行設立事業部一級部門,統一設計産品、核算成本控制風險,其他部門和分支行只負責産品銷售,不能開發産品。據了解,光大銀行目前資管部就是總行直轄一級部門,相關籌備工作已經就緒,只要銀監會指引文件下發,就能正式“翻牌”了。
資管轉型
伴隨著銀行理財規模的高速增長和監管的加強,銀行理財的轉型也在不斷提速。多數銀行人士認為,通過信貸擴張方式做理財可能越來越行不通,而目前的主流是向資産管理轉型。
張旭陽表示,光大銀行目前理財業務的轉型方向就是大資管,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億元的管理資産規模。未來銀行理財的發展方向是從“借錢賺錢”向“管理錢賺錢”轉變,而銀行的角色則是由信用仲介轉變到交易仲介。
“目前光大銀行的資管主要對像是機構客戶,在未來可能會加入高凈值個人客戶。”張旭陽表示。據了解,銀行理財的轉型一直存在,考驗的是銀行的研究和投資能力。在産品創新上,凈值型理財産品定價模式已經在逐漸出現,對客戶的決策起到了非常大作用,而這也將是打破剛性兌付的一種有效方式。
“從資管的角度來看投資,就取決於標的的收益,並不是説債券市場就一定會好,而是要看非標和債券投資的收益率比較。如果非標投資更具有吸引力,那麼銀行在資管投資商也會有所偏向。”張旭陽表示。
對於未來看好的投資領域,張旭陽表示將集中在城鎮化、並購重組和海外直接投資三個方面。按照他的想法,城鎮化關係到國家政策,包括了就業、産業結合和基礎設施改造等多方面的投資;海外直接投資的機會在於“走出去”,一些國內産業過剩行業,可能在國外並不過剩,這就給投資留下了空間。
另外,對於同業非標受限後是否會影響理財非標業務,張旭陽認為可能性不大。在他看來,在銀監會對銀行同業非標的相關規定出臺後,並不會讓同業非標轉向理財非標。“銀行理財産品對非標投資本來就有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各家銀行的非標佔比基本上都接近上限,能做的空間並不大。”
[責任編輯: 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