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李瀟雪
@
華西都市報:成都市工商局將暫停在企業名稱中核準使用“投資理財”“融資理財”等字樣。在擁有近千家民間投資理財公司的成都,這一消息或將引發洗牌。記者了解到,由于理財公司數量成倍增長,僧多粥少,優質項目難尋,有理財公司老板轉手出售公司,也有理財公司轉向為項目申請銀行貸款。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陳黎 馬皓月 實習記者 張舟)近兩年來,不少成都市民發現,不知從何時起,打著“融資理財”、“投資理財”的公司越來越多了。
近日,成都市工商局下發了《關于暫停民間投資理財公司核名和登記的通知》(後簡稱“通知”),要求暫停在企業名稱中核準使用“投資理財”“融資理財”“理財信息咨詢”“投資信息咨詢”“融資信息咨詢”“投資擔保”“資產擔保”“資產管理”“投資管理”等字樣;暫停在企業經營范圍內核準使用“投(融)資信息咨詢服務”“理財信息咨詢服務”。
而大邑、錦江等區縣的工商局已經開始對此進行清理。其中,錦江區在年後召開的民間資金中介機構清理工作部署會上表示,對發現的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打擊,對經營管理不規范的公司加強監管、督促整改。大邑縣也表示,對前期公司名稱中核準使用的“投資理財”、“融資理財”的,要逐一清查建賬。
對此,四川省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協會民間融資與擔保分會會長王永其直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不要一放就亂、一管就死,不能否定了民間金融對于打通融資通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作用;二是通知的下發是為今後的發展做準備,只有改革才能前進,一定要站在行業的高度加大監管、加快開放。當務之急是出臺行業監管辦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次整頓清理是要讓正規主流的投資理財機構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民間理財公司選址高檔寫字樓“撐門面”
目前,成都以民間投資理財、融資理財等為經營內容的公司,大大小小接近1000家,其中魚龍混雜,此次集中清理和整治,也將進一步規范民間理財市場。
近日來,華西都市報記者走訪了成都市多家民間理財中介公司發現,比銀行高不少的收益率,裝修得豪華舒適的辦公環境,成為這些公司攬客的最大“利器”。
記者在走訪中得到的內容大體相似,投資收益大多在年收益15%左右,高的可達18%,而投資項目,大多是房地產、工業、農業項目等。
承諾如此高的收益,那麼資金是否安全呢?“我們公司肯定是不會碰資金的。”一家理財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很多項目都有抵押或者質押的物品,而且都有擔保,因此可以保證本金安全。
分析這些投資理財公司開店的地段,記者發現,公交站旁、高檔寫字樓、臨街鋪面是這些公司首選的地方。不少理財公司的內部裝修,也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
“與金融相關的公司,還是要講門面。”一位工作人員直言,很多投資者如果一進來,看到內部裝修得差,肯定不放心。
這樣的“撐門面”並不是個例。記者走訪了15家民間理財公司,有13家都選擇了比較靠近街面的商鋪,或者高端寫字樓,佔記者調查公司的87%。
高收益高風險 投資者稱“富貴險中求”
不過,高收益下的高風險也在考驗著投資者。
白領蔣小姐從事金融相關工作,也是做民間理財的投資者之一,除了在銀行有固定存款,買理財產品外,多余的錢,她都投到了某家民間融資理財公司,到目前為止做了2-3個項目。固定時間收到收益,雖然收益比固定存款要高很多,但她始終還是有點擔心。她直言“富貴險中求”,這樣的投資理財,她不打算長期做下去。
“我認識一個民間投資理財公司的老總,他前不久剛把公司以1500萬元賣給其他人了。原因很簡單,那個老總說,他壓力太大了,一個月內他整夜整夜地失眠,太操心了。”蔣小姐說,她做了幾期項目,也收到了不少投資收益,但讓她隱約擔心的是,給客戶這麼高的收益,中介公司拿一部分,擔保公司拿一部分,貸款項目使用資金的成本很高,能承受得了麼?
對于這一問題,記者從不少民間投資理財公司得到的回答是,“有擔保,有質押,還款能力也比較強,如果萬一出現了問題,也不會影響投資者的本金。”
還有一些公司直言,部分前來貸款的項目,實際上已經在銀行審批通過了貸款,但由于用錢比較急,貸款又未下發,所以臨時找民間理財公司來周轉。
理財公司轉型當銀行貸款中介
然而,以1500萬元賣掉手上的公司,算是極少數。
一家幫助別人進行工商注冊的公司總經理蘇先生直言,去年一年,單是他們幫客戶注冊的民間理財融資公司,就達到了數十家,資本金幾十萬到幾千萬不等。
如此蜂擁而至的場景,就像一位業內人士直言:“因為這個行業來錢快”。不過這樣最直接的結果,就像某融資理財公司肖經理直言“僧多粥少”。
“理財公司成倍增長,而優質投資者卻不會成倍增加,所以我們開始做轉型。”肖經理說,以前他們的業務更偏向做理財,吸引普通投資者,不過如今開始轉向,幫融資項目向銀行貸款。
對話投資人
記者:你當時為何會選擇做民間理財?
蔣小姐:當然是收益高一些啊!
記者:你如何看待高收益下的高風險?
蔣小姐:有一句老話說得對,富貴險中求嘛,我想著,越早做肯定越沒事,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記者:你打算一直做這樣的民間理財嗎?
蔣小姐:不會一直做下去的,打算這一期結束了就收手了。專家聲音民間理財公司屬于影子銀行宜疏不宜堵
為何成都市對民間投資理財加強監管?昨日,華西都市報就此採訪了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翁舟傑。
他認為,從宏觀方面來說,現在興起的民間投資理財公司屬于影子銀行的范疇,許多資金沒有經過公開的渠道進行流動,資金的管理可能出現風險,也不便于國家進行調控。從微觀上來說,目前投資渠道狹窄,加之經濟環境影響,投資者可能出現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從長期來看,可能將會對投資者的收益造成損害。
“在高回報的刺激下,投資者可能產生羊群效應,一擁而上。但是,即便短期回報得到確保,長期的回報不一定能得到保證。”翁舟傑說,此次整治清理是有必要的,因為一旦民間理財投資出現問題,受害的除實體經濟以外,廣大投資者也不能幸免。
但他也表示,不能完全否定民間投資理財。
“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無法從銀行等正規渠道獲得資金支持。”翁舟傑說,民間投資理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一現象也是一種金融創新。他認為,應當充分考慮到市場的主動性,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進行規范和管理,宜疏不宜堵。行業觀點●四川省福彩地融資理財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鮑志紅:通知的下發對現有的投資理財機構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不能超過經營范圍來做業務,但從目前來看,對行業的影響應該不大。●四川富生理財投資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龔倩蘭:政府通過先控制總量,然後在有限的資源里面再控制質量或進行資源整合,這對正規的機構來說是件好事。●成都信晟通投資理財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莉:今年或許是理財行業的一個坎。一些不規范的機構承擔風險的能力弱,情況不容樂觀。
華西都市記者陳黎馬皓月實習記者張舟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