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中國經濟平穩回升 樓市兩極分化

2013-10-21 11: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7% 房地産投資增速略有回落

  本報訊(記者郝帥)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3867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8%,此外,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2.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重有升。在他看來,前三季度能夠平穩上升的原因是國家層面圍繞調結構、穩增長、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經濟平穩運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有關。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超愚認為,今年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本身就不高,從統計數據來看,儘管三季度表現為增長,但也不能過度樂觀,因為第二季度已經觸底,所以三季度才會出現反彈。

  鄭超愚説,受美國次貸危機等外部影響,國內出口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內的生産。至於為何第三季度能夠出現反彈,鄭超愚分析,這與政府加大建設基礎設施有關,帶動了社會生産。

  對於四季度的預測,盛來運説,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運作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支撐中國經濟運作的基本動力還是比較強的,中國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期,工業化和城鎮化距世界水準和應該達到的水準空間還很大,這樣會激發投資和消費的潛力。

  統計數據還顯示,9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長3.1%,這也是過去7個月以來CPI重新回到3%以上,因此,有評論擔憂全年的通脹能否保持平穩狀態。對此,盛來運表示,9月物價的上漲有它特殊的季節性因素,也有節日消費拉動的因素,同時還有一些氣候變化,與部分地區澇災、旱災影響一些産品的生産供應也有關係。

  “CPI同比上漲3.1%中,2.3個百分點是新漲價因素,0.8個百分點是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中,食品相關品種的價格上漲,像蔬菜、水果、雞蛋、肉禽價格的上漲,食品價格上漲對CPI漲幅的影響達到60%以上;中秋節在9月份,對食品消費的拉動也有影響。”盛來運説。

  對於四季度能否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盛來運認為,儘管受季節影響,對CPI上漲有一定壓力,但總體保持物價穩定是有條件的。首先,今年糧食供應沒問題,糧價穩定對其他農産品價格也會起到支撐作用。第二,現在絕大多數的工業品供過於求,工業品供應充分,價格比較低,對CPI傳導的壓力比較輕。第三,目前的經濟增長趨於穩定,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係相對比較穩定,再加上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些因素都有利於保證後期物價基本穩定。

  “今年全年調控的預期目標是3.5%,即使後幾個月CPI的同比增速稍微有點偏高,也能完成目標。”鄭超愚説,他告訴記者,全年的數據是除以12個月平均得來的,由於前三個季度數據都不高,即使四季度比三季度高,全年也不會超過預期,他預測今年居民消費價格在3%左右。

  “當前是産能過剩比較嚴重,生活消費品供大於求,所以調整生産規模,提高産品品質是防止通脹的途徑之一。”鄭超愚説。

  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房地産投資增速略有回落。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6112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3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房地産問題情況比較複雜。從8月發佈的70個大中城市數據的變化來看,有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重視。從這些情況來看,房價的表現出現了分化,一線城市房價漲得更多,二三線城市漲幅不是那麼大。最近大家談到“地王”的現象,很多不知名的房地産公司在拿地,這些問題需要研究,從而進一步完善房地産調控的政策和機制。

  “總體還是平穩的,應該理性看待房地産投資。”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由於過去房地産投資的基數很大,出現房地産投資增速回落,屬於正常波動的範圍。過去房地産投資規模佔固定資産投資規模比重較大,房地産投資增速的幅度也比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高,今年房地産投資增速出現回落與政策調控有關。

  對於未來房地産市場的預期,陳國強認為,要看政府的調控政策是否會收緊,目前行業處於觀望階段。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