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京第二宗限房價地塊競爭激烈 容積率有操作空間

2013-09-27 10:29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北京市國土局公開拍賣兩宗土地,其中海澱區環保科技園地塊是今年北京推出的第二塊“限房價、競地價”地塊。該地塊經過8家房企107輪激烈競爭,最終被中鐵建以18.1億元收入囊中,溢價率88.54%,折合樓面價18562元/平方米,而該地塊政府規定商品住房銷售限價為19000元/平方米,單套住房總價不得超過200萬元,地價幾乎追上了房價。

  京華時報記者孫雪梅

  實習記者劉春燕

  □現場

  8家房企競拍107輪

  競拍地塊位於海澱區環保科技園,用地性質為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項目。8月22日開始掛牌出讓,出讓條件明確標明“出讓宗地居住用途建築規模建設的商品住房銷售限價為19000元/平方米”。據市國土局公告顯示,該宗地規劃建築面積約為9.75萬平方米,起始總價9.6億元,折合起始樓面價約9845元/平方米。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宗地吸引了包括華遠、中鐵建等在內的8家企業前來競拍。實創、華遠、中鐵建三家競拍主體頻頻舉牌,互不相讓。經過107輪激烈的競拍之後,中鐵建成功擊敗其他競爭者,以18.1億元的總價將該地順利拿下。折合樓面價約為18562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88.54%。

  □分析

  容積率低仍有操作空間

  北京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認為,出現平均樓面價接近房價的原因,主要是地塊並非全部限價,地塊屬性為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項目,包括70年使用權的居住地塊與很大部分的商業和綜合地塊。

  張大偉稱,該地塊容積率非常低,建設用地面積61062.711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97511平方米,容積率僅1.6,商業部分的容積率也將比較低,開發商仍有一定的操作空間。

  針對有市民擔心“地塊樓面價與房屋限價僅相差幾百元,開發商會不會因沒錢可賺,無法保障房屋品質”的問題,一名業內人士表示,開發商競拍前肯定精確計算過成本,不會做虧本買賣。房屋品質有多個部門把關,沒有必要過多擔心。

  □預測

  限價地塊有望限漲房價

  除海淀環保科技園地塊之外,昨天隨後競拍的門頭溝新城MC04-149地塊經過90輪的激烈競拍之後,被北京錦華盛業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13.3億元的總價成功摘得,折合樓面價約為1.4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達81.94%。該宗地規劃建築面積為9.33萬平方米,起始總價為7.31億元,折合起始樓面價約7835元/平方米。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土地交易額已達1154.89億,預計年內整體土地成交將接近1400億元。

  張大偉稱,從目前整體市場看,雖然金九銀十量價上漲已經成為定局,但北京後期即將推出更多限房價競地價地塊,今年將有2萬套的供應量,這些措施有望逐漸抑制房價的上漲幅度。

  張大偉稱,北京樓市後續的調控措施將逐漸轉向“高端市場由商品房主導,中端市場由自住型商品房主導,低端市場由保障房主導”。如果供應量足夠多,對市場的影響將非常大。

  ■名詞解釋

  限房價競地價

  土地出讓方式的一種,即在土地出讓之前的限制條件中,就約定了入市的價格,開發商根據自己成本和合理利潤競爭土地價格。

  相比其他土地出讓方式,這種出讓方式,不僅可以限制出讓價格,也不可能出現高溢價土地。對商品房住宅銷售市場以及土地市場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

  ■新聞連結

  限價地塊同樣有利可圖

  據《中國房地産報》報道,9月4日,恒大地産集團有限公司以40.4億元競得豆各莊B地塊。該宗地可提供公租房約900套,總價限定在200萬元以內的住房2200套,刨除公租房部分,樓面價為16618元/平方米,限價房限售價2.2萬元/平方米。業內人士經過計算,認為此地塊基本不盈利,於是紛紛稱恒大是“活雷鋒”。

  對此,復旦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地産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認為“限房價競地價”地塊並非一定不賺錢:“這裡面有太多操作空間,由於行政干預過多,空間反而變得更大。”

  而恒大地産也表示該地塊“不會賠本”,而且“性價比高”。接近恒大地産人士對媒體表示:“這裡面2500個車位,1.6萬平方米商業,估計可以賣到每平方米五六萬元,還有3.8萬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總體來看是有利可圖的。”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