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正式公測到今天,“小程式”上線時間一直成為外界關注的話題。昨天,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透露,“小程式”計劃于1月9日正式上線,其特點是無須安裝、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須卸載。
對於外界人士認為的“微信‘小程式’與微信公眾號之間關係重疊”的問題,張小龍解釋稱,兩者相互獨立,彼此間沒有關聯。
張小龍詳解“小程式”
在公開課現場,張小龍全面解釋了外界所關注的與“小程式”相關的九大問題。據悉,“小程式”前期將主要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它在微信中不會設置入口,如果之前沒有運作過“小程式”就找不到它。此前大家曾猜測“小程式”會設立應用商店,但張小龍表示“小程式”不會有應用商店,它沒有下載過程,同時也不會像真正的應用那樣有分類或推薦。
“小程式”上線後用戶無法訂閱,也不能成為粉絲,“小程式”與用戶間的關係僅有“訪問、被訪問”,産生的數據也僅有“訪問量”。“小程式”不支援推送消息,但需要用戶授權時將會有少量的後續通知。
根據張小龍的解釋,“小程式”暫時無法分享至朋友圈,只能分享給好友或聊天群中,關於“分享”,“小程式”更希望帶來一種新的協作方式,例如投票功能。“小程式”將只是一個活的資訊頁面,它不是一個程式。目前“小程式”僅支援應用,不支援遊戲,另外“小程式”是通過用戶觸達的方式傳播,而不是分發,所以搜索能力有限,用戶可能無法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小程式”。曾有業界人士認為微信“小程式”與微信公眾號之間的關係有重疊,但張小龍解釋兩者是相互獨立的關係,彼此間沒有關聯。
希望實現“用完即走”
今年1月,微信團隊首次提出了“小程式”概念,在9月正式上線內測。為什麼要做“小程式”?張小龍説,一個好的軟體,一個好的工具應該讓用戶用完即走。張小龍認為,通過“小程式”,用戶手機上可以少下載安裝一些軟體,平時打開頻率不高的軟體,可以用“小程式”代替,用戶換手機時無需重復安裝軟體。而對於開發者,尤其是創業者來説,在“小程式”中實現一個功能遠比開發一款APP省錢省力許多。
那麼“小程式”和公眾號不同在哪?
“比如你看到一個廣告,上面有個二維碼,你想更進一步了解,就掃描二維碼,現在出來的結果都是讓你訂閱公眾號,再去公眾號裏面看文章。而‘小程式’應該是掃描二維碼以後,出來可以立即展現服務的連結”。張小龍解釋,這樣一種方式才是用戶所需要的,它非常接近於PC網際網路的網站直接式服務。
有觀點認為,“小程式”是為企業服務的,幫助企業直接服務於用戶,這省略了資訊分發獲取的中間環節,即跳過百度,也無需流量集中的商業平臺,越過阿裏。
>>相關
微信日活用戶7.68億老年用戶逐漸增多
昨天,微信團隊還在公開課PRO現場公佈了《2016微信數據報告》,全方位展示了微信在2016年所取得的進步與成績。根據《2016微信數據報告》顯示,微信的使用率正在快速上升,微信日接受消息次數較去年上升155%,音視頻通話時長較去年上升了180%。
數據顯示,今年9月微信平均日登錄用戶達7.68億,比2015年增長了35%;同時消息日發送總次數較去年增長67%,日成功音視頻通話總次數1億次,較去年增長180%;95後用戶更傾向於在朋友圈發表原創內容,佔比達73%。
《2016微信數據報告》還指出,微信用戶中95後及老年用戶群體逐漸增多,受眾面進一步擴大。其中95後用戶更喜歡使用微信支付,每人平均每月使用微信支付次數達26次,每人平均每月支付金額達1400元;而老年用戶更喜歡用微信發紅包,每人平均每月發送紅包次數達27次,每人平均每月發送金額達420元。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