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6月11日,Uber公司董事會開會表決通過了美國前司法部長埃裏克·霍爾德(Eric Holder)就Uber公司工作場所文化編寫的調查報告中的所有建議。會議結束後,各大媒體進入挖料狀態,網友則開啟段子手模式。
路透社報道稱,Uber公司CEO特拉維斯·卡蘭 尼克(Travis Kalanick)可能將被建議暫時離崗休假,卡蘭尼克的密友、Uber“二當家”埃米爾 邁克爾(Emil Michael)則在6月12日宣佈離職。
《紐約時報》也報出猛料稱,這已經不是Uber投資者和總理事會第一次想讓邁克爾離職,理事會此前的這一建議曾被卡蘭尼克否決。邁克爾還曾在兩年前建議Uber花幾百萬美元調查持批評意見的記者。
彭博社則報道,Uber今後的管理層可能由一個多人的委員會構成,包括該公司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總經理Rachel Holt、亞太及拉美地區總經理Andrew Macdonald、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運營主管Pierre-Dimitri Gore-Coty、産品主管Daniel Graf和人力資源主管Liane Hornsey。這個陣容明顯可以看出Uber高層的人手緊缺。
僅今年年內,Uber已經損失包括總裁、公關總監、財務主管、自動駕駛部門主管、工程高級副總裁、人工智慧實驗室主管、地圖部門副總裁、全球汽車項目副總裁、亞洲業務總裁和産品及增長副總裁等約10位高管。該公司第一個員工、前CEO Ryan Graves和CTO也正身陷泥淖。
於是就有網友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調侃:“Uber不再有COO、CBO、CFO、CMO和工程部門SVP。從無人駕駛車公司變成了無人管理公司……”
網友調侃Uber群龍無首推文截圖。但截至目前,Uber現任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的去留還是個謎。於是就有“熱心網友”特意註冊了域名IsTravisStillCEO.com(特拉維斯還是CEO嗎?)。而整個網站沒有任何連結,只有簡單的一個Yes,表明卡蘭尼克尚未“下課”,網頁還附註腳“目前為止”加以調侃。
網友製作的網頁截圖。
Uber的危機從去年就開始顯現。自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的一筆35億美元投資後,該公司就沒有獲得過外部的大額投資。公司內部士氣達到最低點,Uber司機的不滿情緒高漲。加上接受美國政府部門的調查,和Alphabet的自動駕駛車部門Waymo打官司,Uber內憂外患不斷。
但讓Uber尚有一絲欣慰的是,公司最近的財務數據顯示,其增長還是超過了公司的虧損。除去其退出中國市場,公司在2016年虧損28億美元,但全年訂單額翻番達到了200億美元,總營收(除去中國市場)達到68億美元。也就是説,儘管醜聞纏身、高層大量流失,公司的增長勢頭還是比較堅挺。
也有人認為,Uber此次高層大換血對於Uber來説或許是好事。Uber公司的一名顧問Bradley Tusk近期撰文表示:“重啟的時代終於到了。”他認為,無論Uber如何陷入公關危機,消費者並不關心,Lyft(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也沒法趕上。
他的觀點或許有些偏頗,但現實情況是,用戶的情緒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確實也比較有限。此前,國外社交媒體上一度出現抵制Uber的標簽#DeleteUber和#DropUber(刪除Uber),競爭對手Lyft的下載量也得到短期增長。但至今,Lyft的各項經營數據都無法與Uber相提並論。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