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金融

面向未來的家庭金融

2016年09月06日 16:07:59  來源:財新網
字號:    

  後房地產時代,會有很多還不起按揭的苦主,銀行和民間金融的壞賬會上升,政府也會動用納稅人資源盡量維持穩定,總之,肯定會有埋單的。只不過,財富會以另外的方式重新折疊,聰明的人、敢于模擬未來的人會理解到這一點,然後展開勇敢的行動

  彭鐵︱文

  小牛資本董事長

  最近有一本科幻小說叫《北京折疊》很流行,小說里面的世界被折疊成三個部分,代表著三個不同的階層,空間和時間被強行、不平均地分配給不同階層。

  這是一個很好的隱喻。如果真的投射到現實來,最近十年或者十三年來最大的財富折疊就是房地產。房地產折疊了整個社會,整個社會分為有房者和無房者這兩個階層,隨著房價繼續上升,財富鴻溝越來越大。折疊引發的恐慌,讓後知後覺的人奮不顧身撲向房地產,試圖不要被折疊出去。房地產既是折疊的工具,也是折疊的結果。這就是現在。這就是現實。

  所以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如果房地產發生問題,那麼從金融的供給側改革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家庭財富以及家庭金融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不久前,西南財大的甘犁教授與我們做了一次學術交流,根據他領導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中心的數據,房地產佔家庭資產配置6成多,金融產品的配置非常低,發展空間很大,他說,至少還有3倍的發展空間。

  從某種意義上,我作為企業家理解供給側改革,一定先模擬未來,推斷未來,從而在這個階段提供面向未來的金融供給,這才有可能形成有效供給。

  首先,未來的家庭金融供給肯定和金融深化、金融有序自由化的路徑是一致的。金融深入,就是金融要覆蓋更多的人群,那些被傳統部門或者特許權金融部門所忽略的人群。這些人群的風險定價至關重要,傳統部門和特許權金融部門不願意探索,這就交給我們去探索。

  對我們來說,資金成本和資金收益都是比較高的,總體是在一個比較高的利率區間運作。高利率區間運作匹配的資金運作時間肯定不能太長,不能像房貸一樣,動輒20、30年,所以我們研究的是高利率、期限短、資金數量適中的產品形態,這就需要互聯網精神,需要不那麼花哨的fintech,需要更有效率也更扎實的風控方式。賺這樣的錢,很辛苦,也很容易被唱衰,但是它是一條生路。

  其次,未來的家庭金融供給可以想象的前提是房地產衰退。我當然不願意房地產突然崩盤,黑天鵝事件最可悲之處在于,它沒有提供一個緩衝,讓取代的力量能夠積極生長出來。但是,後房地產時代一定會很快到來,這是大概率事件。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要提供怎樣的金融供給?

  我認為這與中國家庭持有的資產相關,也與家庭發展的狀態相關。從家庭持有的資產來看,房地產是大頭,然後是存款,以及一部分股票。中間過渡狀態少:基金、債券、保險、互聯網金融、以美元計價的境外金融資產、境外不動產少。中等收益和中等風險的產品少,如果從結構視角來看,家庭配置“波段”的連續性不夠。

  另外,我們更要考慮到家庭發展狀態。中國是一個快速邁入老齡化的社會,中國人現在平均年齡超過45歲。一般而言,在25-34歲是家庭建立期,成家立業要買自住房,這時候房地產的比重高沒問題。35-44歲是家庭發展期,家庭會希望有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家庭會對高收益和高波動的的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產品、股票感興趣。45歲以後是家庭穩定期,會對保險、預期中等收益和中等風險的債券類產品感興趣。考慮到孩子教育,也會對持有美元、美元計價資產和境外不動產有強烈興趣。

  第三,如果考慮到政府不希望家庭資產配置中的房地產佔比降下去,這也是大概率事件,因為房地產可以延緩很多問題,比如給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重組提供更長時間的緩衝,政府會用行政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維持”家庭資產配置中房地產的比重。

  企業家預測政府行為之後,就應該把它當作“外生變量”,面向未來的企業家的供給策略就要琢磨這個變化。這意味著家庭發展期會被人為地延長了一點點,提供中等收益中等風險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還會有大發展。因為人們需要更高的利息收入和不那麼長的持有時間來消化持有房地產的壓力。舉例來說,一些家庭客戶借錢是為了贖樓再交易,很多家庭客戶購買互聯網普惠產品,是為了對抗房貸的按揭利息。盡管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嚴厲得可怕,但互金成交量卻不斷創新高。原因很簡單,壓力對人們形成的焦慮,使得高利息產品的渴望,願意承擔風險。

  第四,家庭成熟期有孩子,會帶有明顯海外教育需求,這形成了境外資產持有需求。中國人融入全球化的速度相當驚人,去年境外遊的人次是1億多。境外遊是全球化心態的第一步,見過世界有過比較就有鑒別,中國的資產是什麼樣的水平就會在一個全球的坐標下被呈現出來。貴的會被拋掉,人們願意將人民幣換成美元。這肯定會對人民幣形成長期的壓力。而這個壓力又會強化中國家庭過度加快全球資產配置。

  所以,我的觀點很簡單:供給側改革,是模擬未來之後的金融供給。供給側改革是迎合未來的市場供給,要預判2、3年之後會發生什麼樣的需求之後提供的供給。

  回到“財富折疊”,就像房地產造成財富鴻溝,折疊了不同的階層,這並不意味著,如果房地產衰退了,財富的褶皺就會被熨平。後房地產時代,會有很多還不起按揭的苦主,銀行和民間金融的壞賬會上升,政府也會動用納稅人資源盡量維持穩定,總之,肯定會有埋單的。只不過,財富會以另外的方式重新折疊,聰明的人、敢于模擬未來的人會理解到這一點,然後展開勇敢的行動。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