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不斷下跌,自媒體上對政策的揣測、對基本面的討論五花八門。一些過度悲觀的分析充斥其間,有人發出“踏遍世界皆火紅,風景這邊獨綠”的感嘆。那麼,這個市場究竟還有沒有吸引力?如何使之具備吸引力?
筆者認為,在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下,股市下挫是暫時現象。在各種真假“利空”逐步消化後,股市將會回歸常態。當然,政策方面給予正面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大股權融資力度”“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又提出“積極規範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都表明瞭資本市場要繼續穩定發展的大方向。希望相關不利於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因素儘快消化,一時消化不了的,要創造條件加以吸收。
在大方向穩定的基礎上,要繼續做好市場基礎性建設,確保市場具備吸引力。筆者認為,首當其衝的是提高上市公司品質。這就如同一部電影,內容好,觀眾才願意買單。上市公司是支撐資本市場的最基本的元素,被譽為市場基石。
客觀來説,不斷成長的上市公司群體已經是A股市場吸引力的重要支撐點。近期,3000多家公司年報剛剛披露完畢,數據顯示,滬市公司扭轉了2015年營收和利潤雙降的局面,上市公司整體品質待持續提升,藍籌主機板市場的優勢地位繼續得到鞏固和發展;深市上市公司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入實施的背景下,業績整體實現較快增長,盈利品質不斷提升,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在整體經濟仍處轉型調整的背景下,2016年滬市公司分紅整體比例為31.38%,與往年基本持平;深市逾七成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總額高達1924.47億元,同比提升24.99%。
顯然,經過20多年的培育和發展,伴隨我國上市公司群體規模逐步擴大,整體品質也穩步提高,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上市公司不僅是財富的創造者和新産業的開拓者,更是國民經濟中最具影響力和成長力的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此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與改革也應緊緊圍繞提升上市公司品質這一核心展開。
在上市公司進出環節,一方面嚴格執行資訊披露制度,杜絕欺詐發行及“帶病申報”、包裝上市,大力提高違法違規成本,發現制假絕不姑息,明確與穩定市場預期,為IPO常態化順利演進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不斷改革與完善退市制度,解決好垃圾股、虧損股“該退而不退”的問題,真正實現優勝劣汰,有進有出,形成良性迴圈,有助於增強市場活力,樹立理性投資氛圍。
在並購重組環節,強化資訊披露與仲介機構責任,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加強甄別並購重組的真實性,對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重組實行重點監管和遏制,防微杜漸,維護市場正確價值導向,同時,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凈化市場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讓並購重組這一形式在債務重整、淘汰落後産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特別是,2016年2月份以來監管層堅持“從嚴監管、全面監管、依法監管”,對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律師事務所、審計機構、評估機構等市場主體和仲介機構全覆蓋,發現線索一追到底。對上市公司頻繁無序再融資,忽悠式重組、不合理高送轉,以及虛假資訊披露、操縱市場等亂象,頻出力措,頂格處罰。雖然這些舉措對市場資金形成了一定衝擊,引發市場短期震蕩,但從長期角度看,有助於打壓不良炒作之風,引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是對投資者的保護,有利於市場的長遠發展,是提升A股市場吸引力的有力保障。
也正因此,一些有遠見的資金已經做出入場的選擇。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僅有4個交易日的5月份第一週(5月2日至5月5日),證券保證金凈流入235億元,結束連續三周凈轉出;5月份的7個交易日裏已有16隻股票獲股東增持;另據西南證券統計,QFII今年一季度投資股票的市值為1144.4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105.19億元增加了39.21億元,增加幅度為3.55%。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要各方遵循市場基本規律,積極主動應對相關不利因素,本著公正之心化解矛盾,中國股市的建設就將繼續穩步向前。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