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房價大幅上漲,南京、合肥等城市已推出較嚴格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並且取得了實際效果。其他熱點樓市也應該迅速行動起來,及時出臺政策,控制地價的快速上漲,解決房價過快上漲問題,堅決抑制不斷發酵的資産泡沫,防範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
國內最貴“高價地”17日在上海誕生,閩係房企融信以110.1億元的成交價格勝出拿下靜安區某地塊,該地塊每平方米樓板價突破10萬元,可售部分的樓板價超過14萬元/平方米,成為年內名副其實的全國單價最貴“高價地”。
近一段時間國內樓市的總體趨勢是,在銷售保持較高增速的同時,房價漲幅有所放緩。近期發佈的一些數據也顯示,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上漲城市數繼續減少,漲幅繼續收窄。但是樓市當下的和諧氛圍,相當程度上被上海昨天誕生的新科“高價地”破壞了。國內樓市尤其一二線熱點樓市,在經歷了年初的快速上漲之後,目前相對良性的發展態勢得之不易,此次最貴“高價地”對樓市整體可能産生的顛覆性影響不可小視。來自上海樓市的一聲驚雷,讓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充滿了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此次誕生最貴“高價地”的上海靜安區,是近年來上海豪宅市場的新興區域。據統計,區域內在售高端項目,單價都在7萬元以上。即使如此,超過14萬元的樓板價也足以讓業界瞠目。這意味著,保本售價至少為15萬元/平方米,而業內分析未來樓盤銷售單價應該超過18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全國單價最貴“高價地”産生於2015年12月,深圳寶安區某地塊樓板單價拍得7.99萬元,此次上海最貴“高價地”打破紀錄的幅度之大,也著實令人吃驚。在近日召開的博鰲房地産論壇上,許多專家坐而論道,紛紛認為在經過上半年的上漲後,房價已到達週期高位,樓市下半年將會比較平穩。昨天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最貴“高價地”則用事實宣佈,人們的想像力已經趕不上樓市再次加速的腳步了。
在樓市“發瘋”之前,一定是地産商先“發瘋”,而開發商不計後果地搶地也是大有原因。目前國內乃至全球範圍內,都是貨幣超發和信用膨脹,資金和信貸寬裕的房企,甚至將土地作為“硬通貨”加以囤積。同時,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待開發的新增用地數量越來越少,土地供應量逐步回落。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眾多房企競逐土地市場,由此産生了一二線樓市天價“高價地”頻出的現象。
“高價地”年年有,但本輪樓市起漲以來,“高價地”崛起已成為現象級事件,這種情況值得警惕和高度關注。今年是土地招拍挂以來“高價地”拍出最為集中的時期,而且今年的“高價地”通常都具有三高特點——“高溢價、高單價、高總價”。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出讓單宗土地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地塊有219宗,其中一半的地塊溢價率超過100%。一些參與土地拍賣的地産商有句心得——“沒買到地糾結三天,買到地糾結五年”。可見高價拿地就是一場賭博,一旦決策失誤可能會讓相關企業陷入困境。以往在樓市上漲過程中,一些城市偶爾出現幾個“高價地”,即使遭遇市場調整,市場風險也都處於局部可控範圍內。然而今年以來各地最貴“高價地”頻出,這意味著市場一旦出現回調,那些帶著高杠桿進行操作的“高價地”項目,有可能引發大範圍、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今年以來誕生的“高價地”,正在以瘋狂的舞步拉開新一輪房地産躍進的序章,這些“高價地”已成為樓市回歸理性、健康發展的嚴重干擾因素。前段時間因房價大幅上漲,有樓市“四小龍”之稱的南京、合肥等城市,根據“因城施策”原則已推出較嚴格的房地産調控政策,並且取得了實際效果。其他熱點樓市也應該迅速行動起來,及時出臺政策,控制地價的快速上漲,解決房價過快上漲問題,堅決抑制不斷發酵的資産泡沫,防範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本報評論員樊大彧)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