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韓無力應對中國“精確打擊”,忐忑不安熬過“3 15”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3月15日還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成為一些韓國企業眼中的“恐怖時刻”,他們擔心自己在問題産品榜單上“亮相”。不過晚會“黑榜”中並未出現韓國企業,韓國輿論這回算是“虛驚一場”。雖然“躲過一劫”,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也印證了韓國目前對所謂“中國報復”草木皆兵、歇斯底里的心態,而造成這種心態的根源可以概括為兩個字——心虛。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中國中央電視臺的“3·15”晚會受到韓國媒體和一些企業的格外關注。晚會前,韓國媒體就紛紛擔憂韓國企業成為被“瞄準”的對象。韓國《先驅經濟》稱,通過中國消費者告發樂天等韓國企業,增加“反韓情緒”和加劇民眾對韓國産品、服務的抵制,這樣的可能性值得關注。因與“薩德”有牽連,連日來“受到攻擊”的樂天戰戰兢兢,生怕成為中央電視臺“3·15晚會”的目標。
《首爾經濟》稱,考慮到樂天瑪特等韓國企業成為“靶子”的可能性高,韓國旅遊、化粧品、免稅店等相關企業,股價15日再次出現下跌。韓國MBN電視臺稱,15日可以看成是中國“薩德報復”事態的分水嶺。
不過,當天的晚會“黑榜”上並沒有出現韓國企業身影,倒是有日本和美國企業被曝光。《首爾經濟》隨後稱,韓國商品沒有被點名,這與此前韓國方面的預計有很大差異。不少韓國企業相關人士聚集在辦公室緊張地觀看節目播放,當看到最後沒有被點名時,他們松了口氣。即使如此,目前在中國的韓資企業仍舊沒有完全放下緊張心態,因為“旅遊禁令”預計將給韓國觀光等行業沉重打擊。
“現在韓國媒體形成了草木皆兵的心態,凡事都要貼上‘中國報復’的標簽。”遼寧社科院研究員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個“插曲”説明韓國媒體對中國懷有一種“小人之心”,而他們疑神疑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本國部署“薩德”損害中國利益導致的“心虛”。
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韓國這種糾結心情可以説明兩點,一是對自身缺乏自信,且幾乎沒有反制中國的手段。自與美國商定部署“薩德”後,韓國政府對中方的反應沒有做出有效的預案。而對於中國的所謂“報復”,韓國也確實沒有什麼像樣的手段能夠抗衡,所以難免會有一種疑神疑鬼、等著靴子落地的忐忑心情。其實,韓國經濟界和民間對中國的態度一直都很複雜——一方面他們無法抗衡政府所做出的決定,另一方面他們也怕得罪中國導致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中國的措施已經發揮出一定效力。韓國《中央日報》15日稱,中國的“薩德報復”呈階段性特徵,且十分週密。以觀光旅遊、化粧品、食品領域為主,在自己受損少、韓國損失大的領域實施“精確打擊”。同時,限制韓國企業生産的電動汽車電池、遊戲等,也有利於中國企業。這攸關韓國經濟,而韓國政府在應對上沒有長遠規劃,也沒有戰略戰術。有相關企業負責人吐槽表示,政府闖禍企業買單這不是第一次,但這次中國的反擊力度要大於以往。韓國政府雖然建議企業要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吸引更多東南亞遊客等,但這對於面臨生死存亡的企業而言很不切實際。該報還聲稱,若韓國企業受損嚴重,那麼韓國政府應該對企業進行援助,並對中國“強硬回擊”。
雖然部分韓國媒體不斷渲染,但由於中國官方並未留下“把柄”,加之韓國理虧,而且其經濟對華依存度高,所以韓國政府的表態一直相對謹慎。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柳一鎬此前表示,韓國並無確切證據證明中國因韓國部署“薩德”而報復韓國,因此未對中國採取任何行動。韓國第二副外長安總基15日出席國會外委會時稱,將堅持“薩德”入韓是國安所需的立場,抱定不卑不亢的原則應對中國的經濟抵制,並在中長期降低對中國的依存度。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