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英或在爭議中為“三父母嬰兒”開綠燈

2016年12月05日 11:02:16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圖片來自網路

  英國可能很快成為第一個明確允許“三父母嬰兒”出生的國家。

  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管理局(HFEA)11月30日宣稱,經過20年的研究,“線粒體置換療法”已經做好進行臨床試驗的準備。這種療法將母體有缺陷的線粒體,替換成另一個女子卵子中的健康線粒體,結果將誕生一個擁有父親、母親和卵子捐獻者三方DNA資訊的嬰兒。

  《自然》官網1日披露,HFEA將在12月15日的一次會議上決定是否進行相關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該機構發言人稱,如果允許用於臨床試驗,那麼在病人準備好的基礎上,最早將於明年3月或4月開始第一階段試驗程式。

  生殖學者呼聲甚高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生殖生物學家瑪麗·赫伯特説,“如果在這件事上法律的綠燈亮起,我們希望第一個參與!”

  2015年,英國政府將線粒體置換療法合法化,但負責規範此類治療技術的HFEA要求,任何試圖開展臨床試驗的機構都要進行更充分的先期研究。今年9月,美國紐約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的醫生張進,成功在墨西哥幫助一對約旦夫婦生下了去除“亞急性壞死性腦脊髓病”遺傳資訊的男嬰,他與HFEA專家組分享了其團隊尚未發表的數據。到目前為止,男嬰很健康,體內未檢測出突變線粒體。這類消息使得該技術在英國獲得批准的願望變得尤為迫切。

  紐約幹細胞基金會幹細胞科學家戴爾特·艾格裏也從事線粒體置換療法的研究,他認為,在英國進行臨床應用非常重要。“對迫切需要幫助的人們來説,這種求助慾望無可厚非”,但他比較擔心人們自行尋求幫助會徒增風險。

  治療“並非百分之百有效”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團隊剛發表在《自然》上的最新研究證明,該技術方法並非百分之百能治療線粒體疾病,對受測試方來説,“並非萬全之策”。

  線上粒體置換治療中,研究人員將具有突變線粒體的卵核基因轉移到健康供體卵中,但少量的突變線粒體(通常小于細胞總數的2%)也被同時轉移,這種現象被稱為“遺留”。2013年,該團隊首次利用核移植技術生成人類胚胎幹細胞。

  米塔利波夫研究小組在四個攜帶突變線粒體的婦女身上進行了手術,在15個胚胎幹細胞係中,有3個胚胎“遺留”了原始線粒體組;在其他實驗中,他們通過刺激能發育成大腦、心臟和其他細胞的幹細胞生成新的胚胎來模擬發育,在某些情況下,攜帶的突變線粒體也重新出現了。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胚胎發育階段,意味著最終出生的孩子會繼續攜帶一些突變線粒體,如果達到足夠的數量,仍然可能導致罹患相關疾病。

  艾格裏和其他人的研究也表明,那些健康線粒體可能不是突變線粒體的對手,如果它們出現在已出生嬰兒的細胞組織中,同樣會增加致病風險。艾格裏認為,應該認真考慮,“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避免這個問題出現”。

  不完美不代表不可行

  科學家對是否進行臨床試驗的意見並不相同。

  米塔利波夫的研究提示,線粒體之間的特定遺傳差異,可以解釋為什麼其複製速度更快,如果使用類似于單倍體配型的方案,可降低突變線粒體在此後來個“馬後炮”的幾率。

  但英國伯明翰大學生物化學家瑞恩·約翰斯通認為“此路不通”,因為很難找到與受體匹配的捐助者。“與其線上粒體基因配型之間搞‘軍備競賽’,不如更好地利用時間和金錢,在完全移除突變線粒體的方向上加倍努力”。

  現在,HFEA的諮詢報告建議,將單倍體配型方案“作為可供捐贈者選擇的預防措施之一”,但不建議將其作為繼續治療的強制性條件。

  HFEA成員之一、倫敦弗朗西斯·克裏克研究所發展生物學家羅賓·羅伯特·巴傑説,這種治療技術並不完美,確實存在失敗的風險,但在某種治療方案進入臨床試驗之前,不可能確保相關技術已然完美無缺。

  米塔利波夫説,他希望這種療法也可以在美國打破堅冰,儘快開展臨床測試。“我們期待在嚴格監督下進一步評估相關結果,越遲疑病人就越傾向於有病亂投醫”。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