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恒大、華為、百度、小米動作頻頻 巨頭紛紛“造車” 勝算幾何

2021-04-20 08:31: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4月19日,恒大、華為、百度等“造車新勢力”動作頻頻,或發佈新車或公佈汽車智慧化解決方案。當天,A股汽車指數板塊大漲超6%,其中無人駕駛概念股和汽車電子概念股分別掀起漲停潮。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倪明、張露、陳麗莉?、許曉芳

  2020年手機終端業務下滑

  華為轉投汽車賽道

  4月19日,全媒體記者從一華為內部員工處獲悉,4月20日“華為旗艦店將有巨大的新夥伴入駐”,同時公佈的視頻中清晰地顯露出一輛車的輪廓,且配文“4月20日 華為旗艦店歡迎新夥伴 上海深圳成都”。記者注意到,當天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已在華為官網出現,但截至發稿,華為尚未提供購買入口。

  關於跨界造車,華為此前曾多次表態,不會進入造車領域。在日前的華為2020年年度報告會上,輪值董事長胡厚崑重申,華為在智慧汽車領域的定位是部件供應商沒有改變。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華為積極搶灘汽車行業,與當前其手機終端業務的下滑不無關係。記者觀察華為近年財報發現,2020年,華為營收增速放緩至3.8%,為近十年來新低。對於年報數據,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去年消費者業務增速沒有達到預期,並承認去年由於供應的問題,手機的銷售受到影響。對此情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華為手機銷量的下滑既與榮耀手機分拆獨立相關,更重要的是當前華為手機産能受缺“芯”因素制約。

  對於華為智慧駕駛部門何時盈利,華為ADS首席架構師、智慧駕駛産品線總裁蘇箐表示自動駕駛不用擔心盈利的問題。據悉,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稱,今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

  但據財報顯示,目前華為的現金流已出現縮減情況。財報顯示,華為2020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352億元,同比下降61.5%。對此華為表示,這是因為在供應、研發、物料儲備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對比3月底宣佈加入造車行列的小米,其2020年現金儲備量高達1080億元。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華為的資金量如投入到製造週期長、佔用資金高的整車製造業中,壓力明顯,目前華為選擇佈局智慧駕駛行業或為權宜之計。

  A股汽車指數板塊大漲超6%

  就在同一天,2021年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1年上海車展)開幕,這也是今年全球第一個如期舉辦的A級車展。在本屆上海車展上,一方面是自主品牌産品品牌持續向上,在變革中崛起;另一方面則是合資外資加碼電動,在新老勢力、科技巨頭入局之下,電動智慧崛起。

  其中,百度Apollo樂高式汽車智慧化解決方案全面亮相,其中智駕與智雲兩大産品迎來重磅升級。其智雲産品能支援車企快速構建智慧化能力,將原本需要至少7年才能完成的自動駕駛研發週期,縮短至6個月。繼官宣造車100天之後,百度CEO李彥宏與吉利CEO李書福聚首。據知情人士表示,二人的見面並非是在上海車展,且集度汽車將公佈大合作。另外,五菱新能源首款敞篷車宏光MINIEV CABRIO全球首發亮相。恒大汽車攜恒馳9款車型首次亮相,車型覆蓋A到D所有級別,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全系列車型。

  4月19日,A股汽車指數板塊大漲超6%,東風汽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等多只個股漲停。港股市場上,截至收盤,五菱汽車上漲27.53%,盤中一度漲幅超30%;吉利汽車上漲4.82%;比亞迪股份上漲4.77%,北京汽車上漲4.14%。

  記者還注意到,汽車産業鏈板塊聯動走強,包括無人駕駛、整車、汽車電子、汽車零部件、鋰電等分支,其中無人駕駛概念股和汽車電子概念股分別掀起漲停潮。

  新勢力造車要儘快熬過資本關、産能關和市場關

  記者觀察到,3月底4月初,中國“造車新勢力”動作不斷:3月30日,跨界造車的小米宣佈“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投資額達100億美元”;4月7日,蔚來第10萬台量産車在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量産下線;4月8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小鵬汽車正式簽署智慧網聯汽車製造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投資協議……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聚焦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在氫能等産業組織實施未來産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市場認為,這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有力支撐;不僅如此,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目標,這亦給大力推動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強大的動力。

  不僅如此,在智慧汽車方面,“十四五”規劃還明確,積極穩妥發展車聯網,三部門印發《國家車聯網産業標準體系建議指南(智慧交通相關)》,車聯網相關的體系建設和發展持續加速。記者觀察發現,車企和高科技企業之間的合作亦在加速落地,比如,華為與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極狐合作推出智慧豪華純電轎車北汽阿爾法S,恒大汽車與騰訊旗下公司設立合資公司等。對此,渤海證券就發佈研報認為,看好汽車智慧網聯化趨勢,今年智慧汽車有望出現“爆款”量産車型。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認為,現在中外車企已看清行業轉型大趨勢,殺入新能源汽車行業,這會給“造車新勢力”帶來新的生存挑戰,它們必須儘快熬過資本關、産能關和市場關。他同時表示,最終要實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壯大,靠的還是車企在技術先進、成本控制、供應鏈完善、品質優異、安全可靠等方面的全面比拼,“客觀上看,‘造車新勢力’在技術上面臨的挑戰仍是巨大的,我國國內車企還需加倍努力拼搏,才有可能抓住這次行業轉型帶來的機遇”。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此前接受採訪也強調,“新型車企更要尊重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智慧化、電動化這條新賽道上發力的同時,也要保持對汽車産業的敬畏”。

  預計新能源車2021年銷量實現快速增長

  面對合資車企加碼以及我國自主品牌車企擴産能等同臺競技,新能源車是否供過於求?生産端方面,2021年一季度汽車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50%;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為53.3萬輛,銷量為51.5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2倍和2.8倍。對於未來的市場,部分車企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擴廠增加産能,其中廣汽埃安就預計投入約5億元,計劃于2022年初實現産能翻倍。

  銷售端方面,今年一季度狹義乘用車零售量累計為509.2萬輛,同比增長68.8%,增速創歷史新高。對於今年一季度乘用車零售量大幅增長,乘聯會方面解釋,除了受去年同期銷量基數低影響外,還有一大驅動因素則是新能源車的貢獻力度不斷加大。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為43.7萬輛,同比增長302.9%。一季度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為8.6%,較去年同期的5.8%提升明顯。其中,3月份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0.5%。

  有業內分析認為,産能並不意味著實際供給,面對市場上燃油汽車和新能源車出現的變化,除了汽車企業調整産品結構外,還將根據自身優勢,重新靶向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目標,並且打造電動汽車的行銷方法,這將影響銷售端策略,消費者有望受益。

  華西證券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結構與品質的持續改善,以及ModelY系列等優質新車型的不斷推出,供給將驅動需求變革,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預計2021年銷量實現快速增長。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