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減稅降費,惠企效果實打實

2020-08-31 09:1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減稅降費,惠企效果實打實(財經眼)

  本報記者 曲哲涵 常碧羅 申智林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31日 第 18 版)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15045億元,有效減輕了市場主體負擔。

  減稅降費效果怎麼樣?各級財政、稅務等部門如何落實財政政策?日前,本報記者赴湖南省、重慶市、廣東省深圳市進行了調查。

  政策紅利惠及各類企業,有信心渡難關、謀發展

  重慶三豐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産和銷售藥用玻璃製品的企業。生産車間內,自動化生産線高速運作。

  “我們是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産企業,疫情防控期間,為保證市場供應新購進一條生産線,還給工人發雙倍工資,鼓勵工人返崗。” 公司財務負責人陳鵬説,那時各行各業都面臨資金回籠速度慢的問題,再擴大産能,資金壓力驟增。

  所幸國家的稅費減免政策送來了“及時雨”。今年1至7月份,公司享受了房産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5.6萬元,社保費階段性減免31.2萬元,增值稅稅率下調減免58.79萬元,企業所得稅減免16.63萬元,購進生産設備一次性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成本費用328.42萬元。“這些稅費減免政策抵減了提前復工的用工成本,讓我們能集中力量抓生産,5月份銷售收入同比實現正增長。”公司負責人黃先均説。

  減稅降費政策有序有力落地,紓解了企業經營困難,助力全面復工復産,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和後勁。

  ——保就業。

  重慶市江津區珞璜鎮的家禧年代老火鍋店經理朱鐘告訴記者,今年3月份店裏收入驟降為零,他想關門時,國家對生活服務業免征增值稅及附加政策出臺了,9200元退稅款及時到賬。“這筆錢不算多,但給了我們信心,我們一定挺得過去!”朱鐘説,眼下火鍋店生意火爆,“我要再招一些人,多開幾家分店。”

  “減收增值稅,緩繳社保費,為我們每月新增現金流至少4萬元,幫公司渡過了難關。” 湖南省平江縣飛天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黃華珍説,公司打算下半年再擴大3條生産線,招工50多人。

  ——促升級。

  總部位於湖南的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電子産品防護玻璃生産企業。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用工受到一定衝擊。

  “社保費減免政策出臺後,公司作為大型企業可享受2至4月份社保費減半徵收、5至6月份先徵後退的減半優惠,共釋放出1.38億元資金,既有力解決了用工問題,也補充了公司在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公司黨委書記劉曙光説。

  ——穩外貿。

  為支援穩外貿,財稅部門出臺政策明確,自今年3月20日起,瓷制衛生器具等1084項産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植物生長調節劑等380項産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玻璃纖維繫列産品及增強塑膠産品的生産、銷售,出口業務佔總業務量的四成。“企業主要産品都在受惠範圍內,預計全年為企業增加退稅1140萬元。”該公司財務人員李康志介紹。

  ——助小微。

  以“光明乳鴿”聞名的深圳光明招待所財務人員介紹:“在今年經營最困難的時候,增值稅減免政策讓我們得以喘息。5月份,我們還新開了分店。”上半年,對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稅費減免緩政策,讓深圳“小店經濟”生機勃發,小店數量躋身全國前五。

  ——保民生。

  減稅降費政策助力服務業有序運作,保障居民生活安穩如常。在深圳,對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的政策,為企業減負7億元。

  減稅降費政策為各類企業切實減輕負擔,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看湖南,上半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超過310億元。3至5月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由3%降至1%,政策累計減稅3.7億元,6.5萬多戶受益。

  看重慶,上半年全市新增減稅降費接近260億元。實體經濟減負明顯,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建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減免稅額居前五位,合計佔總減免稅額的83.8%;民營經濟是減稅最大的受益者,其減免稅額佔總減免稅額的62.6%。

  看深圳,上半年深圳市新增減稅降費近530億元。隨著各項惠企政策措施深入實施,深圳市場主體活力快速恢復。全市350萬戶納稅人上半年整體復産率達100%,其中4、5、6月全市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9%、12.8%、20.4%;全市新增納稅登記戶數23.8萬戶,新增企業同比增長8.6%。

  財稅部門主動作為,各項政策求精準、講協同

  讓政策“大禮包”落地見效,關鍵在執行。調查中我們感受到,地方財稅部門主動作為,挖掘潛能、創新機制,強化政策惠企效果。

  ——拓展地方財稅政策支援空間。

  深圳市玫瑰海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主營婚紗攝影、旅遊策劃。總經理甘新建介紹,雖然今年前兩個月公司沒有營業收入,但稅費減免70萬元、租金少交13萬元,幫助企業挺過危急時刻。“我們沒裁員、沒停薪。”

  甘新建提到的房租減免,是深圳“十六條”裏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深圳提出的應對疫情影響的惠企利民政策。“十六條”涉及財稅、社保、工信等部門,其中財政政策包括6項普惠性補貼減免政策、4項助企金融紓困政策、3項穩崗政策、3項扶持重點防疫企業政策,上半年共為企業減負超230億元。

  一方面,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把“規定動作”做紮實;另一方面,主動謀劃地方支援政策,把“自選動作”做精準,三地為此全力以赴。

  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主營汽油動力及終端産品。今年以來,受疫情和經營環境影響,潤通科技産品出口利潤嚴重受損。

  “三級財稅幫扶政策接連而至,讓我們倍感溫暖。”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半年,除了享受國家出臺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企業還享受到信保資助、産業鏈培育、融資貸款貼息、穩崗等多項市級政策支援,資金額度達950萬元,區級相應補助450萬元。“各級政府部門幫我們闖難關,公司最終實現了逆勢上漲,上半年産銷同比增長達10%。”

  ——創新機制、強化協同,提高政策精準度。

  疫情衝擊下,幫企業紓困解難是一項系統工程。實踐證明,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精準銜接,才能真正幫企業渡過難關。

  湖南財稅部門在全國率先對主動減免租金的出租方給予房土兩稅困難減免。這一政策,讓減免房租的出租方也能獲得稅收優惠支援。

  湖南高橋大市場是大型綜合性市場。總經理羅曉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為8000多家商戶減免租金5000多萬元,相應獲得房土兩稅減免近500萬元。

  重慶在地方事權範圍內,將政策供給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比如,針對企業資金週轉、擴大融資等需求,將轉貸應急週轉金使用費率從每天萬分之二降到萬分之一;針對疫情帶來的市場萎縮、物流受阻等難題,將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風險補償支援對象標準由年出口額1500萬美元放寬至2000萬美元。

  “銀稅互動”已經成為各地金融、財稅部門協同發力的重要抓手。在湖南,納稅信用與金融信貸掛鉤,金融機構主動為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援。今年1至6月,全省金融機構向7.16萬戶次企業提供稅收信用貸款133.5億元,為企業復工復産注入強勁動力。

  提高減退稅服務效率,來一場優化營商環境“大練兵”

  “出口退稅率的提高,提升了資金回籠效率,也加快了公司復工復産進度,目前收入及産能已經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 重慶市鴻富誠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明華這幾天眉頭舒展了不少。

  今年3月,國家出臺了《關於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重慶市璧山區稅務局主動到府,工作人員與公司建立了“一對一”聯繫,專門負責提醒和核查。

  “按規定,公司享受出口退稅率由6%提高到13%的政策,申報後免抵退稅13.58萬元很快到賬,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我們把這筆錢全部投入生産,5月份收入相比4月份增長了20%。”明華説。

  第一時間把好政策送到企業手中,是對財稅部門提高服務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的一次“大考”。

  讓企業應知盡知,加大宣傳力度——

  各地財稅部門用上了“十八般武藝”:深圳市稅務部門聯合商會舉辦政策宣講會,財稅部門負責人通過廣播熱線解答納稅人熱點問題、回應納稅人訴求;湖南省稅務部門搭建“湘稅通”稅企互動平臺發佈“小湘微課堂”,“滿妹子説稅”“岳小藍説稅”等動畫已擁有不少粉絲……

  讓企業應享盡享,創新服務機制——

  “為確保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直達企業,我們實行網格化服務。”湖南省稅務局副局長王建平説,湖南財稅部門在藍思科技等企業開展現場辦公,輔導企業了解減免稅政策。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編寫政策落實指南,在全省推廣應用。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通過大數據篩查企業,排查應享未享納稅人9.98萬戶次。

  讓企業應享快享,創新服務舉措——

  提速有硬招。

  重慶壓減工序,在增值稅納稅申報系統中內嵌“點即報”功能,“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申報”不到兩分鐘就可完成,這一舉措目前已在全國推廣。

  深圳實施出口退稅審核“加速辦”,通過全面縮短各崗位審核審批時間、為企業提供電話諮詢與遠端指導等辦法,將辦理出口退稅時間縮短至8個工作日。

  無紙化見實招。

  湖南省稅務部門推廣網上辦、自助辦、郵寄送、線上答等“非接觸式”服務,納稅人網上申報率達99%。

  通過“非接觸式”申報、審核、調查評估、反饋,深圳已形成出口退稅辦理“直通車”。截至6月30日,累計辦理“非接觸式”申報21173次,無紙化申報退(免)稅額佔全部申報退(免)稅額達96%。

  “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優化制度設計,規範稅費管理,完善治理機制,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是財稅部門在減稅降費中積累的一筆寶貴財富。” 深圳市財政局局長湯暑葵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