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防疫一手促發展|六個“保”,穩住經濟基本盤
“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做好“保”這六方面的工作。專家分析,這是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情況下,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提出的要求,意在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首保就業護基本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17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強調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方面“保”的工作,與對當前形勢的判斷密不可分。
會議指出,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産進度加快推進,3月工業、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大幅收窄。但整體而言,疫情衝擊下,一季度經濟指標回落明顯。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復工復産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當前國際疫情仍在蔓延,我們有必要做好長期防控的準備。本次會議明確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部署各項工作,這是當前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對本報記者表示。
從“六穩”到強調六方面“保”的工作,牛犁認為,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更加重視保障就業和基本民生,在疫情可能長期存在的條件下推進復工復産、復商復市,更精準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本次會議中,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分別居於前兩位。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下降0.3個百分點,但綜合分析,就業壓力仍然較大。疫情影響下,對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保障的重要性也更加突顯。
“居民有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有消費,經濟發展才有基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保就業民生,是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需要,把就業放在重中之重具有現實意義。
助力市場主體平穩運作
要實現保就業,與市場主體息息相關。目前中國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各類市場主體既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保市場主體,在疫情之下同樣十分緊迫。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日前指出,從國內來看,現在最需解決的困難在於幫扶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從稅收、費用、各類成本、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援,幫助他們更好地渡過難關。“穩住了企業才有可能穩住就業,才有可能穩住經濟,才有可能穩住經濟大盤,保證經濟平穩運作。”毛盛勇説。
本次會議強調保市場主體,也被認為將向企業家和創業者們傳遞信心。那麼,相關政策如何落地?
牛犁認為,當前信號已經明確,不會採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式的強刺激政策,但更多精準有效的措施會持續出臺。
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在財政政策方面,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同時減稅降費正大力推進。在貨幣政策方面,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援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牛犁指出,財政政策中,發行特別國債是多年以來再次重啟,而貨幣政策中,近年來中國降息、降準較為謹慎。“因此,總體來看,中國利用政策工具是有空間的,一季度支援力度也已明顯加大。”
掌握經濟發展主動權
此次會議強調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這也明顯體現了政策安排的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
保糧食能源安全——糧食和能源均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專家指出,糧食供應要確保安全,當前應抓好春耕備耕,糧食生産“穩”字當頭。能源方面,則需研判疫情和國際能源市場變化的影響,協調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保持供需平衡。
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這是復工達産的重要保障。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9%,中小企業開工率達84%。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只有保持中國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産業鏈協同復工復産達産,中國經濟復蘇的主動權才掌握在自己手裏。
保基層運轉——在疫情防控中,基層組織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財政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認為,保基層運轉,就是要保障各級部門和公共服務機構開門辦公的經費,使教育、醫療、治安、水電、公交等公共服務正常運轉。這是推動各項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也是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
“當前各方面支援正有條不紊地推進。疫情是外部衝擊,要通過這些有力舉措對衝疫情影響,維護經濟平穩運作。”牛犁説。(記者 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