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探索“三有一可”機制 勞務輸出如何“快人一步”
南陽是河南西南大門,接壤湖北、臨近武漢,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被打上了“疫區”標簽。南陽還是人口大市、勞務輸出大市,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國內疫情漸趨平穩之後,數百萬務工人員、10多萬市場主體亟待解封。怎麼在最短時間內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産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緊迫任務。
在這場全國範圍的復工復産行動中,南陽算是“動手”早的,他們在河南省率先探索推進的“三有一可”機制,被認為是破局的創新嘗試。“三有一可”機制,即有組織地進行外出前健康狀況核查檢測、有組織地開展勞務輸出、有組織地開工復工和可追溯資訊系統,從而破解勞務輸出難題。
提早動手建機制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南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達274.26萬人,全年勞務收入近400億元。疫情期間,能不能儘快安全、有序組織轉移就業人員輸出,關係著約100萬個家庭的正常生活。
受疫情影響,勞務輸出和勞務接收市場面臨著重新洗牌的局面,市場“蛋糕”有限,等不得,“早”比“晚”好,“快”比“慢”好,行動越早越快,選擇範圍越大,群眾的權益也更有保障;行動越晚越慢,工作難度越大、越被動。
正是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南陽提早準備,30多萬黨員下沉基層,成立了243個臨時黨委、4954個臨時黨支部、1萬多個臨時黨小組,4000多名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員堅守崗位,在紮實調研和充分討論研究基礎上,南陽圍繞做好疫情形勢下全市勞動力轉移就業和企業復工復産開業工作,推出了“三有一可”工作機制。
“這是我們回廠上班的‘通行證’,政府蓋了章的,可不能弄丟。”駛往福建寧德的大巴上,社旗縣周莊村村民汪浩小心地把一份證明裝進貼身的衣兜。這張“南陽市外出務工人員健康證明”上,不僅有詳細個人資訊,還有村醫、村黨支部書記、包村鄉幹部的簽字,並加蓋了鄉鎮政府、鄉鎮衛生院的公章。在家隔離14天體溫正常,並參加了統一組織的胸透、驗血等健康檢查後,汪浩才拿到了這張“三簽字、兩蓋章”的通行證。
這薄薄的一紙證明,正是南陽以政府信用為農民工做出的背書。
記者看到,南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的《關於應對肺炎疫情建立“三有一可”機制的意見》,制定了詳實的操作規範,從資訊登記、健康證明辦理、務工人員流動、務工人員輸出、用工資訊發佈、資訊平臺建設、復工復産開業管理和備案等環節進行詳細分解。
南陽市級領導分包聯繫縣市區“三有一可”工作機制,建立“三有一可”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下設組織勞務輸出專項小組,組建企業開工復工開業服務專班。各縣區也同步成立相應機構,進一步細化措施,加強組織,確保全市上下統一行動、步調一致。
比如,鄧州市強化市、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各鄉鎮(街區)、村(居委會)均建立勞務轉移輸出實名制臺賬,做到“一人一檔”,底數清楚;鎮平縣人社局牽頭成立外出務工、縣內務工、大數據服務3個專班,建立健全用工企業資訊、返鄉人員就業創業意向兩個清單,開發外出務工人員健康電子檔案可追索系統;方城縣設立縣、鄉“三有一可”勞務輸出一站式辦理點,強化行前服務,做好出行保證。
南陽設立500萬元的有組織勞務轉移輸出工作獎勵基金,對各縣區轉移輸出率和有組織轉移輸出率實行“一天一統計、兩天一排隊、三天一公示”。
分類施策促就業
南陽各地根據“三有一可”機制要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硬核”出擊,千方百計破解勞務輸出難題。
臥龍區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等地建立外出創業及務工人員服務聯絡處9個,輸送外出務工人員4萬餘人。方城累計轉移就業36萬餘人,集中勞務輸出3697批35萬餘人,重點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及本省鄭州等地返崗就業。鎮平累計有組織輸出1225批次45957人,有組織集轉机移輸出率達95.3%……
在鼓勵農民外出務工的同時,各就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各自作用,有組織接收務工人員。
桐柏縣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到南陽本土上市農牧業企業牧原集團務工。同時,還新開發基層就業崗位2000個,就近安排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
截至3月底,南陽有組織輸送129萬餘人返崗,其中通過政府統一組織輸送123萬餘人,共發佈5889家用工單位的37.84萬個崗位。
除了開展勞務輸出,有序推進市內企業復工經營,是南陽緩解勞務輸出的另一個重要舉措。
各地嚴格事前審核、事中監管、事後檢查,促進企業有序復工經營。即保障基本運轉,對疫情防控必需、城市運作和企業生産必需、群眾生活必需等關係國計民生的企業確保其正常運轉;科學安排復工時序,優先保障具備條件的規上工業企業、民生項目,逐步放開其他行業,對部分不可控情況多、疫情防控壓力大的行業,暫時不允許開工;嚴格復工條件,加強審批監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高效地開展工作。(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