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團存款”是行銷噱頭 還是攬儲大戰?
“三人成團還能談條件”“好利率要靠‘拼’出來”“家人拼、朋友拼,愛拼才會贏”……你以為説的是網購“拼團”?不,這其實是銀行的行銷新策略。
出門打車可以拼車,外賣訂餐可以拼單,網上購物可以拼團……這些網際網路零售行銷策略近期也被銀行業金融機構借鑒。除了“拼團貸款”“拼團理財”,今年一季度以來不少銀行流行起“拼團存款”,期待能夠在社交網路進行拓客。
以建行為例,該行在其手機APP的存款界面推出了定存“拼團”活動,客戶可以將連結發到朋友圈、微信群,邀請好友一起組團存款,以享受更高的存款收益。比如一款存款産品,單人5萬元起存,年利率2.75%;而拼團可以3萬元起存,年利率達3.85%。
相對於大行,中小銀行尤其民營銀行更是熱衷於組團存款,且給出的存款利率相對更高。上海銀行推出的5萬元起三年期定存産品,“1人團”年利率僅為3.68%,“3人團”年利率則上漲到3.98%,而“5人團”年利率可達4.125%。
其實,近兩年銀行“存款大戰”的氛圍並不濃厚。那麼,在監管倡導降低負債端利率的當下,此類“拼團存款”究竟是行銷噱頭還是高息攬儲大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這類“拼團存款”更多的是銀行行銷手段,而非存款大戰。從商業銀行資産負債管理角度看,銀行資産端的規模、利率對負債端是有傳導作用的。當前,銀行資産規模擴張的速度在減緩,加上資産端收益下滑的趨勢影響,負債端反而更需要降低成本。
曾剛説:“爭取更高的存款收益增加負債成本並不是明智的做法,有些銀行其實並不缺存款,更多的是基於監管指標達標和與資産端匹配的考慮。”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3月份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平均利率為3.29%。而上述“拼團存款”三年期4.125%的利率,相對於平均水準是略高一些,但也在市場報價利率範圍之內,並未超出市場最高利率。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告訴上證報記者:“由於疫情暴發,銀行線下業務受到衝擊,於是相對保守的銀行也開始加大線上行銷力度。不論是直播帶貨還是拼團理財、拼團存款,都是銀行網際網路化行銷的一種嘗試,未來銀行業務線上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速。”
從宏觀看,今年以來央行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向金融機構提供了超3萬億元低成本資金,以積極下調政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上周表示,隨著LPR改革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利率市場化水準明顯提高,隨著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降低,為了保持和資産收益相匹配,銀行也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