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破解難點堵點 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産提速擴面

2020-04-03 10:5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産提速擴面(經濟新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産業優化升級面臨新的機遇。應該如何分析、權衡?怎樣才能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破解難點堵點,推動全産業鏈聯動復工

  一件服裝的背後有紗線、布料、商標等多個鏈條;一台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上千家供應鏈企業。製造業環環相扣,一個關鍵領域或環節出現偏差,“蝴蝶效應”就容易顯現。

  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正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産提速擴面。面對其中的難點堵點,推動全産業鏈聯動復工很關鍵。

  “最大困難在於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産不同步,全産業鏈復工不聯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楊光普説。

  從産業鏈看,上游企業對人力依賴較少,復工復産較容易,速度較快。而加工、組裝、配送等中間品、下游環節,對人的依賴度更高,復工復産速度較慢。

  從地區看,湖北在我國工業體系分工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汽車行業為例,湖北是我國重要汽車製造業基地,當地部分增壓器、液壓系統、空調等零部件企業員工返崗率低,産能供應不上,影響著很多整車企業。

  楊光普建議,各地應推行健康碼互認,減少不必要的交通限制、隔離要求,加快推廣快速診斷試劑等,提高人員、生産物資流動速度。尤其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早日實現産業鏈聯動復工,帶動全國復工復産提速擴面。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同時要做好促消費、擴內需工作,以免耐用消費品等行業由於需求不振、銷售難等問題,出現“能復工、難復産”現象。

  做好疫情對國際供應鏈和經貿活動衝擊的中長期應對

  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要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保持國際供應鏈暢通,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已經超越傳統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範疇,是一種超級外生衝擊下經濟體系出現的劇烈震蕩。”劉元春説,震蕩具體體現為供給的損失以及需求的急劇收縮。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解釋道,由於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越來越多經濟體趨向採取嚴格的防疫舉措。這將導致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員停止流動、企業生産經營活動暫停,從而引發全球供應鏈斷裂。

  “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國際分工日趨精細。疫情衝擊下,一個環節受阻就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進而導致要素流轉速度變緩,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企業生産成本進一步提升。”楊光普説。

  同樣,由於嚴格的防疫舉措,全球主要經濟體人員活動受限,以餐飲、旅遊、娛樂、耐用品等為代表的非生活必需品消費需求將大幅度下降。“無論是國際市場消費需求下降,還是各國企業生産經營暫緩,都將引起我國外需下降,出口受到衝擊。”王遠鴻説。

  劉元春建議,要及時出臺政策,幫助市場主體進一步減輕負擔,不能讓企業由於資産價格劇烈波動、産業鏈變化和資金鏈斷裂而倒閉。

  王遠鴻認為,我國應積極參與和推進抗疫國際合作,參與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努力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

  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疫情就是一場大考,對中國經濟來説也是一次體檢。應以疫情為契機,加速淘汰過剩産能,處理僵屍企業,為新動能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王遠鴻説。

  “僵屍企業與因疫情衝擊而暫時面臨生産經營困難的企業很不同,不難區分。”楊光普説,從財務報表就能清晰看到,針對僵屍企業,該關閉的要堅決關閉,該破産的要依法破産。

  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我國應對疫情衝擊。疫情過後,全球經濟格局將面臨重大調整,逆全球化趨勢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更好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

  “在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網、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等方面,我國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做好相關工作不僅可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利於拉動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王遠鴻説。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劉世虎介紹,將聚焦補短板等重點領域,選準投資項目,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例如,重點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強脫貧攻堅、交通能源、重大水利、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市政設施、社會民生、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補短板領域建設。

  “將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抓緊準備專項債券項目,支援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劉世虎説,同時,加大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強投資項目線上審批服務,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在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面對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發展趨勢,如何抓住機遇?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佈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3D列印設備、智慧手錶等電子産品産量增長都在100%以上;單晶矽、多晶硅産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前兩月,數字經濟發展良好,不僅在疫情防控、物資調配、民生保障等方面大顯身手,也推動新動能形成較快成長態勢。

  “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説。

  王遠鴻分析,經過多年投資,交通、能源、水利等傳統基建領域的存量基數較高。而面向未來的“新基建”卻剛剛起步、空間巨大,是我國穩投資、擴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向。

  “下一步關鍵是解決誰來實施‘新基建’的問題。建議以更多元的方式進行,而不是簡單的政府主導。”劉元春説,很多新産業的基礎建設與運營是分不開的,單純靠政府可能産生擠出效應。

  楊光普表示,要按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原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準入門檻,讓更多民間資本願意並能進入這些代表産業發展方向、可以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産業。

  數據來源:工信部 民航局 

  李心萍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