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融合發展進入實質建設期
“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國新辦舉行的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發佈會上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經歷五週年後,京津冀協同發展從過去的謀思路、打基礎和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實質性建設階段。
林念修介紹,目前,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正在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積極穩妥開展。交通、生態、産業等重點領域也實現了率先突破。其中,雄安方面,頂層設計基本完成,“1+N”規劃體系基本建立,“1+N”政策體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四梁八柱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疏解”成為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關鍵詞。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整體目標為: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雄安新區的首要任務,雄安新區的發展首先要立足於疏解。”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朱子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雄安要營造優良的承接環境,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同時要避免交通擁堵、公共服務不足、房價高企、高樓林立等“大城市病”出現。
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表示,副中心控制性詳規也顯示出,副中心建設目的是,打造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載地,有序拉開城市發展框架,與河北雄安新區共同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延伸。
隋振江説,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是副中心的導向,未來將在交通、生態、市政、安全、公共服務、住房、新老融合等方面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同時,發揮城市副中心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實現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促進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能源、文化、教育等多個配套規劃已成型。近日,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和河北省教育廳共同發佈《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指出,北京市推動符合雄安新區定位的部分教育功能向新區轉移,全力支援央屬高校向雄安新區疏解。
此外,在副中心建設方面,副中心控制性詳規指出,堅定不移調存量,為承接功能順利落地創造條件。促進行政功能與其他城市功能有機結合,以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為主導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綜合功能。有序承接市級黨政機關和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向城市副中心轉移,帶動中心城區其他相關功能和人口疏解,實現人隨功能走、人隨産業走。
因此,未來將制定和實施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規劃,建立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規劃建設管控辦公會制度,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加強日常協調和督查落實。
對於北三縣的發展,副中心控制性詳規顯示,北三縣與副中心堅持協同互補,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協同高效、創新驅動的産業體系。副中心輻射帶動廊坊北三縣地區産業轉型升級,積極承擔中試孵化、科技成果轉化、高端製造、配套服務等外溢功能,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源鏈深度融合。調整不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産業和用地,優先騰退污染企業、違法建設和低端産業用地。
此外,積極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導適宜産業向廊坊北三縣地區轉移,帶動相關人口疏解,促進本地就業,實現職住均衡發展。提高廊坊北三縣地區對區域的服務保障功能,升級改造傳統都市製造業,加快推進區域性物流産業基地建設。
有業內人士坦言,為了不再走過去的老路,犯過去的錯誤,統一規劃和發展是必須走的一條路。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專家彭復興表示,“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和“副中心控制性詳規”雖然是上述區域發展的具體規劃,但也是京津冀區域融合發展首個落地的有強制性意義的規劃。
彭復興説,此前,我國發佈《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便指出,將推進國家重大區域融合發展,並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
事實上,此前《意見》便指出,將通過重點中心城市引領,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區域板塊融合發展,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補充。其中,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協調對接,推動各區域合作聯動。